制作工序
原料
普洱茶制作选用的原料不同其品质也不同,价格更加悬殊。其制茶原料分为“人工种植型原料”、“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
普洱茶茶青的采收从每年2月下旬至11月中旬都可进行,思、普地区种植的大叶种茶树,一年可发5~6轮,生长期在300天以上。由于云南当地的气候特点。按照传统的划分方法,清明至谷雨所采的茶叶称为“春尖”,芒种至大暑所采的茶叶称为“二水”,白露至霜降所采的茶叶称为“谷花”。一般说来,“春尖”及“谷花”两个时期的茶品质最好。
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合理留叶。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手工采摘要提手采;机采要保证鲜叶质量,保证无害化,防止污染。
级别 | 鲜叶主要组成 | 占比 |
---|---|---|
特级 | 一芽一叶 | 70%以上 |
一级 | 一芽二叶 | 70%以上 |
二级 | 一芽二、三叶 | 60%以上 |
三级 | 一芽二、三叶 | 50%以上 |
四级 | 一芽三、四叶 | 70%以上 |
五级 | 一芽三、四叶 | 50%以上 |
1·人工种植型原料。人工种植型,茶农称“台地茶”,是从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园里采取茶青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普洱茶。台地茶发芽期长而荫芽周期短,茶质没有适当的积累期,芽叶外表肥壮而质薄,且茶树没有合理的休养期,对茶树的生长和来年的茶质都有较大影响。台地茶由于养分不足,内质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还有耕种施肥行为,只能体现出清香,所以“台地茶”普遍价格低廉。
制法
步骤 | 操作描述 | |
---|---|---|
原料加工 | 鲜叶摊放 | 将鲜叶分级摊放至含水量70%左右 |
杀青 | 杀青要杀透、杀匀,无青草气味和烟气味 | |
揉捻 | 揉捻加压不宜过重,时间为30分至40分 | |
解块 | 解散结块茶 | |
日光干燥 | 必须以日光晒干,其间可再揉捻一次以使茶条紧结,晒青茶含水量≤10% | |
成品加工 | 成品加工蒸压成型 | 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 |
干燥 | 干燥温度≤60℃,至茶叶含水量≤12·5% |
发酵
1·生茶: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生茶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色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储藏时间越久香味越醇厚。
压制
茶类 | 形状 | 净重范围 | 其他 |
---|---|---|---|
饼茶 | 扁平圆盘状 | 357克 | 每七个为一提,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
沱茶 | 饭碗大小 | 100克、250克 | 迷你小沱茶2克—5克 |
砖茶 | 长方形或正方形 | 250克—1000克 | 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
金瓜贡茶 | 半瓜形 | 100克—数百斤 | / |
香菇紧茶 | 香菇状 | 250克 | / |
柱茶 | 长柱状 | 100克—千克以上 | / |
七子饼 | 圆形 | 25克—3公斤 | 圆形的茶饼通常七饼包装成一提,所以称为七子饼 |
小金沱 | 小型圆形沱茶 | 2克 | / |
老茶头 | 自然沱状 | 无具体重量范围 | 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由于嫩度高,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陈年茶头紧结,发酵充分,非常耐泡,为熟茶中精华,口感汤色极佳; |
等级
2·初制毛茶分为春、夏、秋三个规格。春茶又分春尖、春中、春尾三个等级;夏茶又称二水;秋茶称为谷花茶。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花品质最佳。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