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平安西大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广西大学历史沿革

广西大学

历史沿革

广西有高等教育,始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巡抚黄槐森在桂林文昌门外创办的体用学堂。但广西有真正意义的现代大学,则始于广西大学。

省立广西大学(1928年·梧州)

1925年(民国十四年),以李宗仁、黄绍竑为首的新桂系统一广西,为培植建设广西人才,决定设立广西大学。

1927年冬,省主席黄绍竑邀请本省籍留德工学博士马君武回桂筹办广西大学,正式成立省立广西大学筹备委员会,黄绍竑亲任委员长。

1928年初,广西大学开始基建施工,历时半年。当地政府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马君武被聘为第一任校长。上任伊始,他就给广西大学提出了“复兴中华,发达广西”的立校宗旨。当时的广西高中毕业生很少,所以广西大学首届招收的均为预科生。虽是预科,马君武却从上海等地聘请了13名教授来校任教。校址设在梧州市河西区蝴蝶山,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

1929年6月,学校因粤桂战争停办。

1931年5月,广西决定恢复广西大学,同年7月开始招生。

国立广西大学(1939年·桂林)

1936年,因预测全面抗战即将爆发,广西省政府将邻近沿海的广西大学从梧州蝶山迁至桂林雁山,并将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并为广西大学文法学院,广西大学从理、工、农三个学院扩充为理、工、农、医、文法五大学院,学校规模和学科内涵都得到极大的拓展。全面抗战开始两年之后,许多外省青年流亡桂林,广西大学的学生来源和师资来源急剧扩大,其原来的省立性质已经无法容纳广西大学的发展。同年,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广西大学,并在南宁增设文法学院;广西省立医学院并入广西大学,增设医学院(1937年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军医学校,即广西医科大学前身)。

1939年8月22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420次院会通过决议,将省立广西大学自本年下学期起改为国立广西大学,9月5日,教育部颁发《广西省立广西大学改为国立广西大学办法》,任命马君武为国立广西大学校长,10月10日,广西大学举行国立和欢迎马校长回校典礼,李宗仁、黄旭初、雷沛鸿等广西军政和教育行政首脑出席了大会。

1940年8月1日,马君武校长在桂林雁山校区病逝任上。马君武去世后,蒋介石发来唁电,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通过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持送挽幛祭奠,学术名流翁文灏、竺可桢、萨本栋及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等也都拍发唁电。

1943年8月1日,教育部决定将广西大学师范专修科并入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院,并改名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1946年秋迁往南宁,1949年4月更名为国立南宁师范学院)。抗战时期,李四光、陈望道、陈寅恪、李达、王力、千家驹、梁漱溟、卢鹤绂、陈焕镛、施汝为、汪振儒、李运华、刘仙洲、纪育沣、熊得山、张映南、张志让、盛成、焦菊隐等一批名家曾在广西大学任教。

1944年夏,日寇南侵,长沙、衡阳相继沦陷,广西告急,西大提前放假疏散。9月,学校迁至融县。11月,柳州进入战时状态,学校再迁至贵州榕江。

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广西大学由贵州榕江迁回广西,暂栖柳州鹧鸪江。

1946年春,由学生发起“返梧运动”,迁回梧州蝴蝶山。9月再迁回桂林,校本部设在将军桥。广西大学重返桂林后,在将军桥中央无线电器材厂和良丰两处办学,校园面积5000余亩,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948年,在校教职工261人,在校生达2000余人。

1950年3月16日,由于广西省人民政府在2月做出决定,将国立南宁师范学院并入广西大学。南宁师院教育、国文、史地、英语、数学、理化、博物等七个系师生员工共358人,从南宁迁到桂林并入广西大学,成立了广西大学师范学院。

1951年3月,广西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央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精神并报中共中南局同意,决定将广西省立西江学院本科部分并入广西大学。

1952年初,毛泽东主席为广西大学题写了校名。同年10月23日,广西大学农学院独立建制,保留农学和林学两系,成立广西农学院。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决定撤销广西大学,其所有的院系进行统一调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广西大学被停办,师生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华中和华南地区的19所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广西大学拥有5个学院,设文教学院、工学院、理学院、法商学院、农学院。

广西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化学系、物理系、土木系、会计银行系、数学系、外文系俄语组各一部分并入武汉大学。

2、机械系、电机系(电力部分)并入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之一)。

3、法律系并入中南政法学院、经济系并入中南财经学院(2000年两校合并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生物系(部分)并入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

5、畜牧系并入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

6、中文、外文、史地教育、师范专科各一部分并入中山大学。

7、化工系、电机系(部分)、机械系(部分)并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

8、教育系并入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

9、园艺系并入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

10、化学系、物理系、数学系、电机系各一部分和矿冶系并入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之一)。

11、土木系(部分)并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现湖南大学)。

12、兽医系(部分)并入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

13、兽医系(部分)并入江西农学院(现江西农业大学)

14、外文系俄语组(部分)并入南昌大学(现江西师范大学)。

15、植保系并入河南农学院(现河南农业大学)。

16、文教学院、理学院的中文、外文史地、数学、物理、化学、教育等系教师共53人,师范专科学生258人并入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

17、农学、林学2个系组建广西农学院(1992年更名为广西农业大学,后与广西大学合并)。

18、生物系(部分)并入中南卫生专科学校(该校资源后分别并入中南同济医学院、华东药学院、中南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三峡大学医学院)。

广西大学

1958年2月,广西农学院由桂林迁至南宁。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广西大学在南宁恢复重建。

1961年,广西工学院和广西科技学院并入广西大学。

1962年,广西林学院并入广西农学院。

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首批获得4个硕士学位点。

1992年,广西农业学院更名广西农业大学。

1997年3月,教育部批准原广西大学与原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

1998年,学校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并首批获得3个博士学位点。

1999年,学校获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行列。

2001年,广西大学被确定为华南理工大学对口支援学校。

2004年,学校被批准为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2006年,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11年9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2年1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同年,学校被确定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14所高校之一。

2013年7月,学校发起成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协作联盟(后更名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联盟)。

2014年9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15年6月,恢复成立研究生院;同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3月,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教育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部区合建”广西大学的协议》,学校成为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同月,学校一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学校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9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重点支持广西大学等高校建设国内同类一流大学。12月,学校与中山大学签署对口合作协议。

2020年5月,广西大学与交通银行广西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8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指挥部与广西大学共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签约揭牌仪式举行。9月,广西大学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成立;同月,被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1月,入选全国文明校园。

2021年1月,《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以“一校一策”推进广西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大学。1月,加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

2022年2月,广西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5月8日,广西大学亚热带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学院成立。9月20日,担任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单位。11月11日,为广西大数据学会副会长单位。

2023年11月24日,2023年氧化菊捐赠暨奖学金颁奖仪式在广西大学举行。网红氧化菊(网名)向母校广西大学捐赠60万元,其中40万元用于设立奖学金。

2024年12月24日,广西大学甘蔗生物育种研究中心(柳城)揭牌。

2025年2月24日下午,广西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5月8日,内江市人民政府与广西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5年5月14日,由广西大学主导研制的cxpd03、cxpd04立方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