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10个二级院(部),开设34个本科专业,1个专科专业,构建了文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工学等多学科专业体系。
学院 | 专业 |
---|
社会发展学院 | 家政学(国家一流专业),社会工作、女性学、学前教育(省级一流专业),老年学(教育部特设专业) |
旅游与航空管理学院 | 旅游管理(国家一流专业)、酒店管理(湖南省产教融合示范专业)、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教育部控制布点专业)、空中乘务 |
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数字经济 |
文学与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含师范和非师范两个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英语(含师范和非师范两个方向)、商务英语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产品设计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电子商务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编导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体育部 | 田径、球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女子防身术、跆拳道)、体操(健美操、啦啦操、艺术体操)、瑜伽、体育舞蹈及体育管理 |
截至2024年12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组建数智技术与女性发展、社会治理与现代服务、文化传承与数字传播3个应用特色学科群,加强社会学、工商管理学、设计学、中国语言文学4个省级应用特色学科建设,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与舞蹈学3个校级应用特色学科。
重点学科
特色学科类别 | 名称 |
---|
校级应用特色学科 | 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与舞蹈学 |
省级应用特色学科 | 社会学、工商管理学、设计学、中国语言文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近800人,专任教师600余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近200人,占比近30%,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学科带头人、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人选、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项目人选、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等各类高层次人才,构建了一支职业道德高尚、爱生善教、博学创新、能力突出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队伍。
师资力量类别 | 名称 |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罗婷、蒋璟萍、陈赤平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员 | 陈赤平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罗婷 |
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 --- |
教学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
女性学(社会性别理论研究)教学团队 | 王凤华 | 2009年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教育部特设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有省级及以上实践育人平台23个,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场所182间,校外实习基地174个。
湖南女子学院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览表序号 | 专业名称 | 所属学院 | 级别 | 入选年份 |
---|
1 | 家政学 | 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 | 国家级 | 2020 |
2 | 旅游管理 | 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 | 国家级 | 2021 |
3 | 物流管理 | 商学院 | 省级 | 2019 |
4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省级 | 2019 |
5 | 人力资源管理 | 商学院 | 省级 | 2020 |
6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院 | 省级 | 2020 |
7 | 学前教育 | 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 | 省级 | 2020 |
8 | 社会工作 | 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 | 省级 | 2020 |
9 | 视觉传达与设计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省级 | 2020 |
10 | 音乐学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省级 | 2020 |
11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文学院 | 省级 | 2021 |
12 | 女性学 | 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 | 省级 | 2021 |
13 | 舞蹈编导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省级 | 2021 |
类别 | 名称 |
---|
国家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 旅游管理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女性学 |
教育部特设专业 | 女性学、家政学 |
湖南省特色专业 | 服装设计 |
湖南省重点专业 | 旅游管理、文秘 |
湖南省创新创业训练中心 | 服装与服饰设计女性人才创新训练中心 |
湖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湖南省级精品课程 | 管理学原理、普通话与口才、基础会计学、女性学等 |
资料来源:备注:资料不全 |
2010至2019年,学校共获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50余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
部分教学成果名称 | 类别 | 时间 |
---|
女子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与实践 | 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10年 |
管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 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0年 |
女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10年 |
女子大学办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 | 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2008年 |
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 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08年 |
建设阳光校园文化,培养阳光女性人才 | 湖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 | 2011年 |
高校家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12年 |
女性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 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12年 |
女子学院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 2012年 |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与美、澳、日、韩、俄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30余所高校或机构签订友好合作协议,推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文化交流,全面开展师生出国(境)访学、研修、培训、交换等合作项目。
2024年6月5日,湖南日报社与湖南女子学院签署国际传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及数字新闻建设等方面开启深度合作,共建“国际传播数字创意学院”、“国际传播实训基地”。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