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油气资源与工程、重质油、深层地热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矿山安全技术创新中心等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有油气生产安全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非常规油气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25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20个中石油重点实验室分室。
2022年9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高校联合发起成立全国高校碳中和人才培养联盟。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依托学院 | 主任 | 成立时间 | 共建单位 |
---|---|---|---|---|---|
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 | 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 |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理学院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 徐春明 | 1995·10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 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院石油工程学院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李根生 | 2007·12 | - | |
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5个) | 海洋石油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分室 | 地球物理学院 | 李景叶 | 2011·02 | 中海油 |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分室 | 石油工程学院 | 陈勉 | 2008·10 | 中石油 | |
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分室 | 石油工程学院 | 李根生 | 2008·11 | 中石油 | |
油气管道输送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分室 |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 宫敬 | 2009·04 | 中石油 | |
海洋工程装备检测试验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水下生产系统检测试验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室 | 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 | 张玉 | 2019·05 | 中船重工 | |
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 | 国家能源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分室 | 石油工程学院 | 张遂安 | 2013·02 | 山西晋煤 |
国家能源研发中心共建(5个) | 国家能源致密油气研发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分室 | 石油工程学院 | 张士诚 | 2014·08 | 中石油 |
国家油页岩研发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分室 | 石油工程学院 | 李根生 | 2018·07 | 中石化 | |
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分室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侯吉瑞 | 2019·03 | 中石油 | |
国家能源地下储气库研发中心分室 |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 侯磊 | 2023·04 | 中石油 | |
国家能源油气井工程智能化研发中心 | 石油工程学院 | 宋先知 | 2023·04 | 中石油 |
平台类别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学院 | 负责人 | 成立时间 | 共建单位 |
---|---|---|---|---|---|---|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 | 1 | 非常规油气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地球物理学院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石油工程学院 | 肖立志 | 2019年04月 | 哈佛大学等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 2 | 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石油工程学院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 高德利 | 2005年07月 |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 | 3 | 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地球物理学院 | 唐跟阳 | 2006年06月 | - |
4 | 气体能源开发与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石油工程学院 | 刘慧卿 | 2007年10月 | - | |
5 | 多相分离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 | 刘梦溪 | 2009年12月 | - | |
6 | 清洁低碳能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 李永峰 | 2022年09月 | - | |
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 | 7 | 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庞昌伟 | 2017年06月 | - |
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1个) | 8 | 油气生产安全与应急技术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 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 | 张来斌 | 2021年09月 | 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
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1个) | 9 | 油气生产装备质量检测与健康诊断 | 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 张来斌 | 2024年09月 | -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9个) | 10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地球物理学院 | 赵培强 | 2001年06月 | - |
11 | 城市油气输配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 王玮 | 2005年12月 | - | |
12 | 油气装备材料失效与腐蚀防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 陈长风 | 2011年05月 | - | |
13 | 油气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理学院 | 陈春茂 | 2012年05月 | - | |
14 | 温室气体封存与石油开采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彭勃 | 2012年05月 | - | |
15 | 石油数据挖掘重点北京市实验室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黄霁崴 | 2012年05月 | - | |
16 | 生物燃气高值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 李叶青 | 2013年06月 | - | |
17 | 油气光学探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理学院 | 王爱军 | 2014年06月 | - | |
18 | 过程流体过滤与分离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 姬忠礼 | 2015年05月 | - | |
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 19 | 生物天然气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 孙晖 | 2015年09月 | - |
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 | 20 | 生物能源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 王雅君 | 2010年01月 | - |
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2个) | 21 | 页岩气资源勘查重点实验室(共建) | 地球科学学院 | 罗情勇 | 2020年1月7日 |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
22 | 复杂构造区非常规天然气评价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共建)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刘冬冬 | 2021年07月 | 贵州省油气勘查开发工程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贵州乌江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 | 23 | 河北省炼化深度脱硫技术创新中心(共建) |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 | 高金森 | 2019年08月 | 河北精致科技有限公司 |
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 | 24 | 废油再生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 戈磊 | 2022年05月 | 东营国安化工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2个) | 25 | 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 地球物理学院 | 周辉 | 1999年07月 | 中石油 |
26 | cnpc催化重点实验室 |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 | 徐春明 | 1999年11月 | 中石油 |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1个) | 27 | 中石化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研究中心 | 地球物理学院 | 王尚旭 | 2003年03月 | 中石化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重点实验室(1个) | 28 | cnooc-cup海洋能源工程技术联合研究院 | 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 | 张来斌 | 2017年06月 | 中海油 |
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重点实验室(2个) | 29 |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油气太赫兹波谱与光电检测重点实验室 |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 詹洪磊 | 2012年10月 | 中石油 |
30 | 石油和化工行业油基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重点实验室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彭勃 | 2023年11月 | 国能集团新能源研究院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研究室(20个) | 31 | 测井重点实验室—测井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室 | 地球物理学院 | 柯式镇 | 1998年09月 | 中石油 |
32 | 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成岩作用研究室 | 地球科学学院 | 鲜本忠 | 1999年09月 | 中石油 | |
33 | 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古老烃源岩研究室 | 地球科学学院 | 李美俊 | 1999年09月 | 中石油 | |
34 | 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天然气运聚机制及开发早期评价研究室 | 石油工程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 高岗 | 1999年09月 | 中石油 | |
35 | 油层物理与渗流重点实验室—油气藏流体相态研究室 |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 | 孙长宇 | 1999年09月 | 中石油 | |
36 | 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井壁稳定研究室 | 石油工程学院 | 邓金根 | 2000年02月 | 中石油 | |
37 | 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水力压裂模拟研究室 | 石油工程学院 | 陈勉 | 2000年03月 | 中石油 | |
38 | 石油管工程重点实验室—管柱力学与控制研究室 | 石油工程学院 | 高德利 | 2000年12月 | 中石油 | |
39 | 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水合物研究室 |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 | 陈光进 | 2008年11月 | 中石油 | |
40 | 油气储运重点实验室—复杂流体及城市燃气输送研究室 |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 侯磊 | 2010年08月 | 中石油 | |
41 | 地面工程试验基地—油气田地面系统复杂流动与传热研究室 |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 黄启玉 | 2010年08月 | 中石油 | |
42 | hse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室 | 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 | 张来斌 | 2010年08月 | 中石油 | |
43 | 油气地下储库工程重点实验室—岩洞地下储库工程分实验室 |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 侯磊 | 2011年08月 | 中石油 | |
44 | 三次采油重点实验室—低渗(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基础研究室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侯吉瑞 | 2012年03月 | 中石油 | |
45 | 油藏描述重点实验室-储层构型方法研究室 | 地球科学学院 | 岳大力 | 2012年03月 | 中石油 | |
46 | 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页岩气成藏研究室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宋岩 | 2014年09月 | 中石油 | |
47 | 纳米化学重点实验室-纳米化学研究室 | 理学院 | 柯扬船 | 2015年04月 | 中石油 | |
48 | 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水力能量增产钻完井技术研究室 | 石油工程学院 | 宋先知 | 2016年03月 | 中石油 | |
49 | 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 | 人工智能学院 | 肖立志 | 2021年12月 | 中石油 | |
50 | 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油气赋存机制实验室 |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 姜振学 | 2019年10月 | 中石油 |
研究成果
成果概况
“十三五”期间,学校获国家科技奖励18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并列全国高校第8位。主办的品牌期刊《petroleum science》(《石油科学》英文版)和《journalof palaeogeography》(《古地理学报》英文版)分别入选国家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国家重大项目:陆相致密油高效开发基础研究、页岩油气高效开发基础理论研究、深层油气藏地球物理探测的基础研究、绿色低碳导向的高效炼油过程基础研究、深井复杂地层安全高效钻井基础研究、中国西部典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深部油气复合成藏机制与富集规律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
赵澄林,1991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郝石生,1995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张一伟,1999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朱筱敏,2009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宋 岩,2013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年度 | 奖项 | 项目 | 主持人 |
---|---|---|---|
2020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海洋深水浅层钻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杨进 |
2019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满足国v/vi升级的fcc汽油关键组分定向分离技术 | 高金森 |
2018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油气管道系统完整性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 张来斌 |
2017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复合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新技术 | 徐春明 |
2017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深层油气藏靶向暂堵高导流多缝改造增产技术与应用 | 周福建 |
2016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复杂结构井特种钻井液及工业化应用 | 蒋官澄 |
2014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基于巨磁阻效应的油井管损伤磁记忆检测诊断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张来斌 |
2014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复杂裂缝性油气储层预测与评价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曾联波 |
2012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水力喷砂射孔与分段压裂联作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李根生 |
2010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重油催化裂化后反应系统关键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 | 卢春喜 |
2009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大幅度提高油气产量的非平面压裂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 陈勉 |
2006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亚洲石油地质特征与战略选区 | 金之钧 |
2006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催化裂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 高金森 |
2005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油气勘探和储层预测新技术 | 王尚旭 |
注:只统计该校第一完成单位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20年底,图书馆拥有纸质资源120余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47种,报纸64种,电子图书335万册,电子期刊3·5万种,订购与共建共享数据库92种,自建数据库3种。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