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2个,国家级创新中心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级别 | 科研平台 |
---|---|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 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国防科技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 国防科技工业难加工材料加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超声电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精密驱动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飞行器先进设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
纳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雷达成像与微波光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国家空管飞行流量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 |
航空发动机热环境与热结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 |
多电飞机电气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 |
中小型无人机先进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 |
先进飞行器导航、控制与健康管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 |
面向苛刻环境的材料制备与防护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 |
高安全系统的软件开发与验证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 |
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 |
高速载运设施的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 |
电磁频谱空间认知动态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 |
非定常空气动力学与流动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 |
深空星表探测机构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 |
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精密与微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风力机设计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航空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高效电化学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数字化医疗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物联网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能量转换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仿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
民航飞机健康监测与智能维护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核能装备材料工程实验室 | |
江苏省中小型绿色动力装置工程实验室 | |
江苏省高性能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工程实验室 | |
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 |
航空电源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 |
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基地 | 高效精密加工与装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航空航天电源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飞行器自主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江苏省数字化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江苏省超声电机工程研究中心 | |
江苏省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
江苏省轨道交通运行安全智能检测工程中心 | |
江苏省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
民航总局航空维修工程科研基地 | |
人文社科类省部级研究中心、科研基地 | 江苏省后评价研究中心 |
能源软科学研究中心 | |
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 |
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 |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 |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 |
江苏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 |
巴尔干地区研究中心 | |
江苏省人力资源发展研究基地 | |
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 |
工信智库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产业政策法规研究中心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碳发展研究院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研究院)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智库评价中心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 |
以上参考资料:(国家级实验室仅列举部分)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917项,其中国家奖84项。奖项 | 项目 | 第一完成人 |
---|---|---|
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振动控制中的非线性动力学 | 胡海岩 |
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飞行器中的非线性隔振技术 | 胡海岩 |
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 | 胡海岩 |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自主控制导航微型飞行器系统 | 昂海松 |
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双凸极电机及其启动发电系统 | 周波 |
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汽车装配线摩擦输送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 | 杨雷 |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低维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原理的物理力学研究 | 郭万林 |
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飞行器起落装置设计、分析与试验技术 | 聂宏 |
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大行程、高精度、快响应直线压电电机 | 赵淳生 |
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飞机复杂结构件数控加工动态特征技术及应用 | 李迎光 |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动态系统故障诊断与可靠容错控制 | 姜斌 |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新型发动机非常规排气系统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 | 徐惊雷 |
奖项 | 项目 | 主要完成人 |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商用车高性能电液复合转向系统关键技术及推广应用 | 赵万忠,王春燕,周小川,郭耀华,栾众楷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异类逼近器耦合协同设计与控制综合理论方法及应用 | 陈谋,邵书义,葛乃安,张锐,胡伟,周章勇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船舶高效率大推力电推进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王凯,曹瑞武,朱姝姝,吉青山,谢堂海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全复合材料飞机大部件的材料研发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及应用 | 李顺,姚卫星,马婷婷,于祺,陈仁良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航空航天轻合金大型复杂结构精准激光焊接技术与装备 | 占小红,周军,封小松,李光俊,王磊磊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压电智能结构的同步开关阻尼半主动减振降噪理论及应用 | 季宏丽,吴义鹏,张超,陶翀骢,裘进浩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航空发动机高强韧材料高质高效磨削及其砂轮的理论与方法 | 丁文锋,徐九华,傅玉灿,苏宏华,杨卓勇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大尺寸金属回转体构件连续局部塑性成形技术与应用 | 陶杰,郭训忠,仇云龙,孟宪虎,朱瑞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基于功能分子变化的抗肿瘤疗效即时评估体系的建立及研究 | 顾月清,马祎,钱志余,韩智豪,牛淼淼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高效高可靠性开关磁阻电机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 陈昊,全力,刘闯,朱红军,孙健,杜怿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高性能多维力传感器及其阵列关键技术与用 | 戴振东,吉爱红,李晨,杨跞,姚举禄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锂电池材料高效绿色生产智能成套装备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 袁红东,吴青聪,虞兰剑,吴孟涛,蒋素荣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配电设备大规模自组织高效检测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 | 郑建华,朱海华,贾勇勇,陶加贵,赵恒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复杂电网下电力电子并网装备的稳定性基础理论与运行控制技术 | 许津铭,陈杰,陈新,钱强,陈文明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基于空地联合的电磁频谱信号监测定位技术与应用 | 张小飞,朱秋明,李建峰,晋本周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工程固废高效再生利用创新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 | 吴瑾,赵文政,朱志铎,王捷,杨桂新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区域节能减碳“诊断-识别-分担-评估”一体化靶向决策方法 | 王群伟,周鹏,周德群,张成,查冬兰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电力设备状态低功耗无源无线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 | 胡成博,吴大鹏,路永玲,张国江,杨景刚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智能双向神经感知义肢技术 | 尹奎英,陆晓,黄银和,周升丽,刘川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超薄超宽非织造布高速热轧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 余克,徐吉,徐锋,王烨超,苏纯,曹霞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效率>24·3%n型topcon双面光伏电池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刘志锋,杜哲仁,李玉芳,季根华,刘荣林 |
以上参考资料:(仅列举部分) |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主要反映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cstpcd)核心库、荷兰scopus数据库、美国ebsco数据库等,并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以及《航空航天类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
期刊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江苏省期刊明珠奖—优秀栏目”等,并荣获江苏省新闻出版类最高奖项“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期刊除接收反映航空、航天、民航等理工类学科的基础或应用研究成果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外,还为航空航天领域的科研院所及学术团体出版学术论文专辑。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与处理》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电子学会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数据采集与处理》为中文核心期刊(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库、荷兰scopu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inspec数据库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
《振动、测试与诊断》
《振动、测试与诊断》是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联合主办,是反映振动、动态测试及故障诊断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其应用情况的技术性刊物。主要介绍国内外以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为中心的动态测试理论、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及应用方面的技术文献、专题报告和学术动态,包括实验测试技术、测试仪器的研制、方法和系统组成、信号分析、数据处理、参数识别与故障诊断以及有关装置的设计、使用、控制、标定和校准等。
期刊创刊于1980年。被美国ei compendex(核心)、荷兰scopus数据库、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5版)机械、仪表工业类核心期刊)等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为wjci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来源期刊,入选《机械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和《振动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航空航天类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3级,并连续4届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馆藏资源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图书馆收藏331·6万余件印刷型文献、183个中外文数据库,1452万余册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