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服务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办学条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23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7个。

院系专业设置一览
院系名称专业名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飞行器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医学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波毫米波系统与器件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机械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工业设计、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应用化学、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交通运输、飞行器适航技术、土木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商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法学、行政管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环境设计、广播电视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国际贸易、民航业务)、日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民航维修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4年6月,注: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页面数据不一致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2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2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博士后流动站17个。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点
博士后流动站名称批准时间
机械工程1988-0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1989-02
力学1991-06
控制科学与工程1998-06
仪器科学与技术2003-08
电气工程2003-08
信息与通信工程2003-08
交通运输工程2003-08
管理科学与工程2003-08
物理学2007-08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007-0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2-08
软件工程2012-08
光学工程2012-08
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08
数学2014-08
网络安全2019-07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6月)
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名称学位授予级别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电子信息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机械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能源动力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材料与化工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3月)
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名称学位授权级别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兵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高等教育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音乐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戏剧戏曲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广播电视艺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金融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法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社会工作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教育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新闻与传播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土木水利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交通运输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工商管理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会计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工程管理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图书情报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3月)
重点学科
学科名称学科类别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力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人机与环境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固体力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流体力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导航、制导与控制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10年8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3821人,其中专任教师2438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649人,博士生导师740人,两院院士4人,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23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172人次,入选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1100余人次。

师资力量(部分)
类别名称名称
两院院士陶宝祺、管德、刘大响、屠基达、陈达、冯培德、赵淳生、胡海岩、朱荻、宣益民、郭万林、胡海岩、叶培建、单忠德
国家级教师胡寿松、昂海松、王岩、施大宁、王成华、朱如鹏、刘思峰
截至2024年6月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7个,工信部重点专业8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信息工程机械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土木工程
工业工程航空航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
飞行技术应用物理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音乐表演英语
软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
会计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安全
物联网工程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12月)
重点专业
专业类别专业名称
国防重点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国防紧缺专业(方向)核工程与核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微波毫米波系统与器件技术)
工信部重点专业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工业设计、应用物理学、工业工程、物联网工程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12月)
国家级课程
课程名称负责人
物理与艺术施大宁
航天、人文与艺术闻新
材料力学漫谈邓宗白
无人机设计导论昂海松
电子线路王成华
机床数控技术游有鹏
运筹学党耀国
灰色系统理论刘思峰
系统工程导论周德群
面向对象c++程序设计皮德常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王岩
自动控制原理吴庆宪
传热学ii张靖周
制导与控制系统陈谋
电机学刘闯
机械原理朱如鹏
航空航天材料概论梁文萍
灰色系统理论刘思峰
网络安全陈兵
材料力学漫谈邓宗白
钣金模具综合实验金霞
民航运输概论吴薇薇
运筹学党耀国
网络与人工智能法王建文
反应堆中子活化与照相虚拟仿真实验汤晓斌
航空发动机装配与试车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宋迎东
飞机大部件装配虚拟仿真实验田威
大型建筑结构风洞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柯世堂
多电飞机供电管理与故障重构虚拟仿真实验王莉
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雷磊
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陈炳发
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李迎光
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与设计宋迎东
航空航天材料概论梁文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英文)冯晓梅
直升机飞行力学陈仁良
电力电子技术阮新波
机械制造技术左敦稳
材料科学基础陶杰
质量管理与控制方志耕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马维华
材料力学a孙伟
理论力学a陈建平
信号与系统黎宁
飞机机身壁板断裂力学虚拟仿真实验高存法
舰载机着舰纵向飞行控制律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江驹
应急物资航空运输相机决策与调度虚拟仿真实验朱建军
基本科研能力训练孙志刚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6月)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6项;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得金奖35项,银奖31项,总数稳居江苏省第一、全国高校前五。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共获得特等奖15项、一等奖25项、二等奖16项,连续十一届捧得“优胜杯”。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共获得金奖26项、银奖10项,连续五届捧得“优胜杯”。在国际无人机大奖赛中,连续4次获得特等奖。在“周培源杯”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国软件杯”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南航学生屡屡折桂。
国家级教学成果
获奖时间成果名称获奖等级主要完成人
1989年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特等陶宝祺、汪炼、陈棣忠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建设与改革优秀沈嗣昌、蒋璇、易仲芳
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优秀阮宝华、杨为柱、李洪兴
1993年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二等胡寿松、邓为民、徐肖豪、林代业、吴庆宪
系统强化能力培养,促进高质量电气技术人才成长二等刘迪吉、曲民兴、严仰光、王素菊、詹晓东
1997年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教材)二等李顺林、王兴业、唐羽章、肖军
自动控制原理(教材)二等胡寿松、沈程智、林代业、李言俊、孟宪蔷
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二等王适存、乔新、樊蔚勋、高正、丁运亮
2001年工程图学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全方位教材体系的建设二等刘苏、王荣珏、李海燕、陈炳发、卜林森
紧密结合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二等陶宝祺、梁大开、袁慎芳、陈仁文、熊克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公共实验体系研究与基地建设二等伍贻兆、孙久厚、周建江、王友仁、刘正勋
2005年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控制理论课程的立体化教学体系二等胡寿松、吴庆宪、刘春生、丁勇、王凤如
研究生自动化领域高新技术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与开放性实验教学基地建设二等姜长生、王友仁、姚睿、储剑波、孔德明
立足基础、面向学科、深入专业进行代图学课程的创新建设二等刘苏、王静秋、陈炳发、贾皓丽、常锋娟
2009年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胡铃心为代表的学生创新群体的培育二等昂海松、童明波、黄金泉、周来水、余雄庆
2014年拓展内涵融合创新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物理系列课程体系一等施大宁、吴平、杨雁南、刘小廷、王东生、刘友文、李香莲、潘风明、许秋生、孔实
创新课程体系,突出自主研学的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改革与成效一等(合报)胡仁杰、王成华、堵国樑、黄慧春、王勤、管秋梅、王友仁、王凤华、臧春华、顾玉军、邢丽冬、顾晓洁、姜斌、傅淑霞、周建江、赵扬、葛玉蓝、赵良法、赵国安、郁斌
面向航空先进制造技术的机械工程专业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二等朱如鹏、朱荻、陈蔚芳、郭宇、陈富林、安鲁陵、朱永伟、赵东标、周燕飞、刘苏
2018年依托优势学科构建与实践工程力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一等高存法、邓宗白、唐静静、沈星、史治宇、陈建平、张丽、严刚、金栋平、刘先斌、史志伟、蒋彦龙、顾蕴松、孔垂谦、王中叶
本土原创学说引领的管理定量方法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二等(合报)刘思峰、韩伯棠、方志耕、赵先、党耀国、徐海燕、谢乃明、菅利荣、钟华、吴和成、袁潮清、米传民、胡明礼、侯福均、关叶青、王建才、楚岩枫、陶良彦
需求引领,学科协同,跨界融合——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二等聂宏、江驹、左敦稳、陈国平、王严、周佼佼、楼佩煌、沈星、徐正扬、郑祥明
确定问题域,提升亲和力, 追求实效性,构建“川流不息”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二等徐川、何畏、王岩、王晖、双传学、孔令华、赵玲、侍旭、陈红桂、杨波、昂海松、刘伟
2022年空天科技竞争时代电子信息复合创新人才培养生态体系构建与实践二等吴启晖,雷磊,王成华,张小飞,洪峰,黎宁,江爱华,皮德常,李雪飞,昂海松,潘时龙,刘伟强,臧春华,孔莹莹,黄彬,牛臻弋,徐燕明,张璐
集成学科优势,融汇产教资源,构建卓越工程师创新实践教育体系二等孔垂谦,施大宁,陶勇,朱建军,王成华,朱如鹏,侍旭,李君,梁文萍,王静,刘长江,袁磊,钱钰,贾佳丽,赵子玥,高存法,毛军逵,陈兵
高端制造业卓越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二等李迎光,朱荻,郝小忠,陈蔚芳,隋少春,朱如鹏,毛军逵,游有鹏,徐九华,楼佩煌,何宁,江爱华,朱增伟,丁文锋,卢文壮
需求引领,价值塑造,能力提升,航空科技高质量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二等冯绍红,高存法,陆洋,郑祥明,佘明,许静,韩楚,钱征华,沈星,魏小辉,吕宏强,胡挺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6月)

合作交流

学校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坚持“互惠双赢、实质实效、连续稳定、长期深入”的原则,突出“三航”特色,充分发挥学校基础研究和工程创新优势,实与名校名企发展合作伙伴关系。截至2024年6月,学校与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等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7所国际知名高等院校和一流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持续稳步推进“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计划”,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俄罗斯国立航空航天大学、法国民航大学、意大利热那亚大学等16所海外高校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从教育教学、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

学校与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合作创立“空中丝路联盟”;作为主发起单位,与美国垂直飞行学会、印度科技学院、日本直升机学会、俄罗斯喀山国立技术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7家外方高校/组织发起成立“国际直升机教育联盟”。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重大需求,加入“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工信部高校联盟(g7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苏英、苏加、苏港澳联盟等,旨在通过这些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强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提高学校国际影响力。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已与国外三百余所著名高校及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项目名称办学层次获批时间毕业人数备注
南航-伦敦城市大学自动化(航空电子与控制)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2011/江苏省第二批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2017)
南航-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交通运输)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2012/江苏省第二批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2016)
南航-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航空制造(航空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硕士2018/2019年开始招生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6月)
校际合作办学项目
序号合作院校项目类型招收专业
1美国普渡大学西北校区2+2项目、3+1项目、4+0·5+1项目工程类
2美国安柏瑞德航空航天大学3+1+1项目工程类、管理类
3美国密西根大学迪尔本校区3+1+1项目工程类、管理类、人文艺术类
4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3+1+硕博项目工程类、理科类
5英国伦敦城市大学2+2项目、3+2项目、4+1项目工程类
6英国曼彻斯特大学3+2项目材料类
7英国爱丁堡大学2+2项目、4+1项目工程类
8英国布里斯托大学2+2项目电子信息类
9英国拉夫堡大学3+2项目材料类
4+1项目电子、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工程类、数理类
10英国诺丁汉大学2+2项目、4+1项目工程类
11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2+2项目、4+1项目工程类
12法国isae航空院校集团:ensma、enac和supaero双硕士学位项目(法语授课)机械类、民航类
13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enim)/法国国立工程师学院集团(groupe eni)3+2项目/3+3项目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工业工程
14法国里尔管理学院3+2项目经管类专业
15法国雷恩商学院3/3·5/4+1·5项目人文、经管和外语类
16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3+1+2项目机械类
17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1+1+0·5双硕士学位项目飞行器动力工程、发动机工程、航空工程
18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3+2项目计算机类、电子通信类
19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博连读项目信息、自动化、计算机、经济、数学、管理类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6月)
国际科研合作
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学院合作高校
1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航空学院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2中俄直升机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航空学院喀山国立技术大学
3可持续制造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机电学院德国达姆斯塔德工业大学
4空中交通模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民航学院荷兰埃因霍温大学
5空中交通管理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民航学院法国国立民用航空学校
6先进粒子放射治疗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意大利帕维亚大学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6月)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