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京工业大学学工在线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南京工业大学办学条件

南京工业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立11个学部,28个学院,开设10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门类。

南京工业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专业名称学科门类
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工学
职业卫生工程工学
消防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应急技术与管理工学
应急管理管理学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工学
环境科学工学(授理学)
资源环境科学工学
水质科学与技术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
冶金工程工学
金属材料工程工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学
复合材料与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工学
化工安全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理学
应用化学理学
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工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学
自动化工学
机器人工程工学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工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学
车辆工程工学
增材制造工程工学
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工学
焊接技术与工程工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工学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工学
储能科学与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药学医学(授理学)
药物制剂医学(授理学)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建筑学
城乡规划工学
风景园林工学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工学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学
环境设计艺术学
产品设计艺术学
数字媒体艺术艺术学
艺术与科技艺术学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知识产权法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
工程管理管理学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管理学
工商管理管理学
市场营销管理学
会计学管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
工业工程管理学
电子商务管理学
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法学法学
社会工作法学
公共事业管理管理学
行政管理管理学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文学
英语文学
德语文学
日语文学
西班牙语文学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制药工程工学
生物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轻化工程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工学
通信工程工学
人工智能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数理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学
应用物理学理学
工程力学工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学
南京工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理学
测绘工程工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工学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学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学
铁道工程工学
地质工程工学
交通工程工学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理学(授工学)
勘查技术与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工学
智能建造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教育学
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柔性电子学工学
数据截至2023年4月,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名称获批时间主要研究方向
安全科学与工程2012年火灾爆炸灾害及其防治理论与技术、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及其控制技术、建(构)筑物消防安全理论与技术、安全检测与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及风险控制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水泥混凝土基础材料、纳米材料及超细粉体、复合新材料、功能膜材料、高技术陶瓷、先进高分子材料、材料工程技术、金属表面科学与工程、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技术、土木工程结构与性能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003年-
光学工程2023年发光材料与器件、微纳光学、能源光子学、柔性光学技术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1999年介观与界面现象、化学生物学技术、新型分离材料与过程、反应过程与耦合技术、生物质资源转化与利用
化学2023年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绿色能源化学
矿业工程2007年火灾爆炸灾害及其防治理论与技术、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及其控制技术、建(构)筑物消防安全理论与技术、安全检测与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及风险控制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2014年-
土木工程2009年城市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绿色建筑结构与建筑节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结构抗震与减震控、土与结构静动力相互作用、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混凝土微结构与耐久性
数据截至2024年5月

学位授予点

学位授予点一览
类别数量名称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9化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科学与地质工程、生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自主设置)16柔性光电子、磁光电材料物性与器件、光电功能与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与器械、动力工程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节能材料与工程、智能制造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绿色建筑技术与工程、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材料化学工程、制药工程与技术、低碳流程再造、生物检测技术与安全评价、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资源与环境
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31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生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国家安全学、智能科学与技术
硕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自主设置)23农药化学、绿色能源化学、工业设计及其理论、磁光电材料物性与器件、光电功能与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与器械、动力工程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节能材料与工程、新能源与控制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环境设计及其理论、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绿色建筑技术与工程、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材料化学工程、制药工程与技术、低碳流程再造、轻化工技术与工程、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信息服务与创新管理、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管理、体育产业管理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金融、应用统计、体育、国际中文教育、翻译、建筑、城市规划、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风景园林、工商管理、会计、工程管理、设计
数据截至2025年3月,资料来源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一览
类别名称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
国家特色重点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
“十一五”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生物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重点学科(“十四五”8个)化学、药学、外国语言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2个)生物化工、化工过程机械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6个)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
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数据截至2024年5月

学科评估

截至2025年3月,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评a等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b+等级。学校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理学、农业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esi综合排名进入全球500强,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8位。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41-57位;自然指数2024年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3位;软科2024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第308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4位。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35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6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1人、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人才205人次,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433人次。

类别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明述、徐南平、应汉杰、黄和、周廉、董绍明、张平祥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顾宁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徐南平、邢卫红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徐南平、陆小华、邢卫红、仲兆祥、暴宁钟、董晓臣、应汉杰、邵宗平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郭凯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徐南平、邢卫红、凌祥、应汉杰、邵宗平、蒋军成、黄和、巩建鸣、杨解君、沈晓冬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人选陆小华、邢卫红、邵宗平、暴宁钟、范益群、汪勇、管国锋、顾学红、陈日志、孙林兵、仲兆祥、凌祥、董晓臣
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人选杨阳、孙世鹏、周嵬、陈小强、刘公平、朱家华、潘宜昌、王学瑞、徐乐、周瑜、余子夷、纪拓、郭凯、安众福、陈永华、陈宇辉
全国模范教师陆小华
全国优秀教师徐南平、应汉杰、尹富林、许仲梓
国家级教学名师管国锋、张广明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唐明述、许仲梓、应汉杰、徐南平、乔旭、陆小华、邢卫红、黄培、邵宗平、管国锋、金万勤、凌祥、郭凯、蒋军成、沈晓冬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唐明述、徐南平、许仲梓、陈国兴、邵宗平、蒋军成
国家级教学团队材料化学工程教学团队、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材料化学工程(金万勤)
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陆小华、徐虹、金万勤、徐炎华、刘晓勤、郭凯、胡永红、董晓臣、陈新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许仲梓、邢卫红、凌祥、董晓臣、应汉杰、蒋军成、邵宗平、黄和
江苏省特聘教授人选暴宁钟、汪朝晖
江苏省教学名师陈国兴、管国锋、孙伟民、陆小华、胡永红、居沈贵、张天峰、郭华瑜、王轶卿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余子夷、郭凯、陈可泉、董晓臣、徐炎华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许仲梓、刘伟庆、刘晓勤、陆小华、姚成、巩建鸣、蒋军成、邢卫红、应汉杰、金太军(特聘教授)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乔旭、陈新民、张其土、金万勤、陈国兴、张红、徐虹、陆金桂、黄培、胡永红、梅国雄、王旭东、张兴华、邓敏、刘小冰、周剑秋、殷晨波、凌祥、周昌玉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人选巩建鸣、陆小华、金万勤、徐炎华、安众福、陈可泉、凌祥、陈苏、暴宁钟、谭轶巍、李卫星、徐虹、方志、张彦、吴志坚、周汝、徐铮、郝宁、杜东升、解沛忠、王琳、沈航、王瑞、姜天玥、董维亮、庄伟、闫家旭、孙庚志、林惠娟、芮琨、李公强、张宏海、陈舟、王强、冯李航、王雷、彭浩、方正、王燕、周瑜、张辉、周魁斌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刘晓勤、杨建、张长江、凌祥、陈可泉、潘勇、彭浩、陈庭强、高洪梅、李卫星、王丽熙、吴斌、王志华、周汝、李莎、邱鸣慧、周浩力、朱晓磊、岳健广、何伟、吴昊、张广儒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赵相玉、贾红华、周浩力、方正、付光辉、刘玲玉、潘宜昌、费兆阳、柳东、饶凤、张冰、王静虹、杨世品、庄雷、任鑫、蒋博雅、梅丹华、聂广泽、章文明、孔勇、王瑜、谭剑锋、倪磊、张纪光、马会利、王银峰、邱江凯、邓文琴、缪小冬、夏后学、王苏盼、朱本伟
数据截至2024年5月(官网),部分收录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获中共中央表彰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28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入选首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学校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书院制“2011学院”,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共建“英才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智慧教育平台研究生在线开放课程4门、全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1门、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拥有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

类别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安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测绘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化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交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环境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日语、环境设计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物分离工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生物分离工程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生物分离工程、化工原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第一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高电压气体放电多效应综合诊断及其物理过程虚拟仿真实验、厅堂音质的混响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钢结构设计原理、化工热力学、古建筑测绘、客户关系管理第二批:过程设备设计、反应精馏过程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合成反应热危险性评估虚拟仿真实验、传感器技术、工程流体力学、程序设计语言(python程序设计)、化工原理a、生物分离工程、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生产实习、传热学、材料科学基础、大数据分析导论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环氧乙烷生产工艺实训虚拟仿真、无人机航空测绘过程虚拟仿真实验、高电压气体放电多效应综合诊断及其物理过程虚拟仿真实验、厅堂音质的混响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传感器技术、化学工程进展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制药工程、安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安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培育点)
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质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金融学、英语、消防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车辆工程、通信工程、风景园林、地理信息科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轻化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汉语国际教育、市场营销、药物制剂、药学、产品设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生物工程、安全工程
江苏省品牌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制药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江苏省特色专业自动化、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应用化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
江苏省重点专业类 机械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类(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土木类(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地质类(勘查技术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工业工程)
江苏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传感器技术、化工热力学、化学工程进展、建筑设计i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工程与技术基础实验和工程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建筑技术综合训练中心、现代管理工程实验与综合训练中心、现代装备制造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轻工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测绘地理信息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城市地下交通工程综合训练中心
数据截至2024年5月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2021年9月,被确定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成果名称获奖等级主要完成人获奖时间
科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的改革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乔旭、汤吉海、陆伟东、范益群、卢晓梅、沈晓冬、王曙光、佴康、郭凯、霍峰蔚、赵建平、潘勇、胡永红、姜岷、刘睿、颜艳燕、武文良、陆春华、王飞、马树建2023
面向经济建设、建立学科体系、改革专业教学模式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胡道和、洪履祥、刘亚云、张少明、周松林1993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化工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管国锋、顾学红、王磊、张治宇、陈静、万辉、张华、张翔、周佳栋、沈海霞2023
“五步递阶法”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在自动化类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张广明、薄翠梅、李丽娟、王轶卿、黄锁明、路遥、王晓荣、李俊2018
基于“课程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对接的特色化工人才培养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刘晓勤、武文良、崔咪芬、管国锋、任晓乾、胡永红、居沈贵、冯新、金万勤、鞠永干、刘碧云、范益群2014
加强政产学研互动、着力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欧阳平凯、孙伟民、乔旭、韦萍、刘晓勤、高明、陈新民2009
基于生物化学产品工程真实情境下的创新型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韦萍、欧阳平凯、应汉杰、徐虹、黄和、胡永红、周华、何冰芳、曹飞2009
数据截至2024年3月,参考资料

合作交流

校企地合作

截至2025年3月,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数十家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和产业学院。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润有限公司等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

国际合作

截至2025年3月,学校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海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是“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与勃艮第大学、都柏林理工大学、萨拉戈萨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获批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现有包括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在内的、来自10多个国家的近50名外籍专家和世界各国的学历海外留学生500余人。

海外学校合作交流一览表
大洲国家(地区)学校名称合作内容
北美洲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师生交流、学术交流
卡尔顿大学carleton university交流访问
滑铁卢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安大略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ontar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交流访问
渥太华大学ottawa university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交流访问
york university约克大学交流访问
美国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 santa barbara学术交流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学术交流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科研合作
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学术交流
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交流访问
乔治亚瑞金斯大学georgia regents university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121项目
西弗吉尼亚大学west virginia university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加州波莫纳州立理工大学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mona师生交流联合创客中心
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外籍教师派遣
加州浸会大学california baptist university师生交流
乔治亚州立大学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大洋洲 澳大利亚 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交流访问
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ydney交流访问
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交流访问
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联合研究中心
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师生交流
南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昆士兰理工大学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南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师生交流、学术交流
欧洲奥地利 维也纳模都尔大学modul university vienna交流访问
格拉茨技术大学graz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交流访问
德国明斯特大学universität münster科研合作
德国巴登州自然与医药研究所交流访问
法国法国勃艮第大学university of burgundy联合硕士项目
法国epita大学école pour linformatique et les techniques avancées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雷恩高等商学院esc rennes本硕项目
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ecole nationale d'ingénieurs de metz师生交流
马恩—拉瓦雷大学university paris-est marne-la-vallée科研合作
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university of zaragoza共建孔子学院联合研究中心
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university of extremadura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lule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双博士项目科研合作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学术交流
塔拉理工学院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llaght3+1合作办学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师生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
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科研合作
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3+1合作办学共建联合实验室
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联合研究中心
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英国化学学会(rsc)交流访问
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交流访问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普罗米修斯中央结构材料研究院fsue cri of structural materials "prometey"科研合作
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novosibirst state university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俄罗斯科学院光谱所institute for spectroscopy of the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超硬碳纤维工艺研究院federal state budgetary institutiontechnological institute for superhardand novel carbon materials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乌法国立航空技术大学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university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荷兰荷兰霍尔斯特研究中心holst center科研合作
亚洲日本 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科研合作
日本东京农工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京都产业大学kyoto sangyo university学术交流
三重大学mie university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鹿儿岛大学kagoshima university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韩国汉阳大学hanyang university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圆光大学wonkwang university师生交流
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交流访问、科研合作
巴基斯坦gik工程科学与技术大学gik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and technology学术交流
中国台湾 新竹交通大学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师生交流
云林科技大学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台湾大学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交流访问
工业研究院交流访问
朝阳科技大学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中国文化大学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交流访问
中国科技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交流访问
新加坡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师生交流、科研合作
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师生交流共建联合研发中心
中国香港香港理工大学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交流访问
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交流访问
非洲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university of johannesburg共建孔子学院联合研究中心
埃塞俄比亚米赞-特比大学mizan-tepi university交流访问
数据截至2024年5月,参考资料
南京工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览表
合作单位项目名专业名称
法国勃艮第大学“1+2”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器视觉
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3+1”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制药工程、土木工程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会计学
美国东华盛顿大学“1+2+1”本科联合培养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
数据截至2024年5月,参考资料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