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人文社科领域现有国家级文科研究平台4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文科研究平台21个、省级文科研究平台2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7个;自然科学领域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教育部创新平台10个,广东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卓越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3个;获批教育部“111计划”引智基地6个、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5个。级别 | 科研平台 | |
---|---|---|
全国重点实验室 | 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 |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 |
高性能金属耐磨材料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 | ||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再生医学联合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
中枢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中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
肿瘤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实验室(三级) | |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光纤传感与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环境污染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 |
广东省中医药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功能配位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 |
广东省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重点实验室 | |
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 | 广东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重点实验室 | |
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再生医学联合重点实验室 | 肿瘤精准药物发现和诊疗分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油料生物炼制与营养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中国-新西兰食品安全与营养保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活性天然产物发现及生物合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大湾区及“一带一路”智慧物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农村农业污染控制修复与再生利用生态工程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 中澳空气质量科学与管理广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广东省粤港创新平台 | 焙烤食品安全粤港联合创新平台 | 大气有机物污染与健康风险预警粤港联合创新平台 |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耐磨及特种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广东省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广东省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神经功能康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血液净化临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纳米化学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水处理工艺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互联网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大数据精准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无线应急通信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智能终端处理器soc芯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可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生物技术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小核酸药物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粮油副产物生物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灾害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水库蓝藻水华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现代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基因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大数据协同育人与应用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教育大数据服务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舆情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数量金融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电气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3d打印与增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疾病易感性及中医药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抗体药物与免疫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药物载体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晶体材料和晶体激光技术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食品安全分子快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真空薄膜技术与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薄膜光伏关键工艺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耐蚀材料与抗磨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化学精准药物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精准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石墨烯类功能及高性能材料与制品(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生物材料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水体富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
产品包装与物流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
功能蛋白质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
水土环境毒害性污染物防治与生物修复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
广东省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 | 代谢与分子医学广东省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 | |
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高校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高校血液净化技术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高校油脂生物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高校耐磨材料与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高校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脑功能与疾病医学重点实验室 | |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 | 天然产物化妆品原料创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
参考资料: |
级别 | 科研平台 | |
---|---|---|
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 |
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 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华侨华人研究院 | |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企业发展研究所 | 金融研究所 |
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 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 |
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区域合作研究中心 | 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 |
知识产权与法治研究中心 |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
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 澳门研究院 | |
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 神经管理学实验室 |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验室 |
产业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决策研究实验室 | ||
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 | 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院 | 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 ||
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 国家话语体系研究中心 |
参考资料: |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3月,近年来,学校承担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均位于国内高校前列,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cell》等发表论文12篇;文科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近19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9篇,在ssci、a&hci等国外权威索引期刊发表论文1400余篇。项目 | 奖项 | 时间 |
---|---|---|
大宗油脂生物炼制高值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17年 |
面向云安全的数据保护技术研究及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
基于汉语加工机制的语言障碍精准评测及康复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
基于生物材料和制剂技术的fgf新产品开发与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
硒的功能设计、生物医药应用与产业化开发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
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研究模式与应用 |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22年 |
spastin 类泛素化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2023年 |
hiv 耐药突变和储存库检测的微量精准技术体系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
常用中药药效物质研究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
多重微纳结构碳与导热导电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
肥胖与代谢疾病外科治疗技术体系创新与推广应用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
钙钛矿型材料微结构设计构筑及光伏性能研究 | 广东省自然科学奖 | |
高纯镁材料加工、表面防护及应用技术开发 | 广东省技术发明奖 | |
注:仅列举部分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0月,全校有各类印刷型文献503万册,其中校本部和番禺校区有约397·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84个;中外文电子书266万种;电子期刊5万种。
截至2024年10月,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馆馆藏各类文献及实物近5万册/件,是海内外同类文献收藏最为集中的机构之一。其中,华侨华人民间文献、侨刊乡讯尤具特色。收藏契约、护照、侨批、族谱、口供纸、证件、证书、票据、家书等各类晚清民国时期较有特色的华侨华人民间文献2000余件,涉及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族谱文献3000余册;收藏全国各地侨刊乡讯300余种、1万余册。运营有微信公众号,开发有8个华侨华人专题数据库,编印发行《侨情简报》月刊、《侨情综览》年度工具书,并受统战部九局委托,参与《侨务工作研究》部分栏目的组稿编辑工作。
截至2024年10月,广东报业图书馆收藏与广东报业相关的图书11万余册、装订报刊2·5万册及若干文稿、信函、工具设备等,其中包括1949年10月23日《南方日报》创刊号等重要报刊。方言学文献资料中心是在著名汉语方言学家詹伯慧教授捐赠的图书基础上建成,现有馆藏包括詹伯慧赠书、郑定欧赠书、方言学书刊共1 万余册,手稿书信书法等非书资料近3千份。2021年成立《金瓶梅》文献资料中心,入藏文献1000余册,包含梅节先生捐赠的珍贵手稿7种(2262页)及120册图书。图书馆建有暨南文库,入藏本校教师及学仁学术成果,现藏文献及教学实物8300余册/件。
学术期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贯彻双百方针,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追踪社会思潮、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本刊是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性的学术刊物。创刊于1936年,是我国较早的高校学报之一。文学、语言、法律、历史、新闻、经管类栏目逐成特色。本刊是cssci核心库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同时为广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期刊建设资助期刊,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粤军”专项资助期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创刊于1936年,刊期为双月刊,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暨南大学主办的以生命科学与医学为主要报道方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导向,聚焦报道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临床实践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人工智能与生命健康、环境与健康等。本刊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wici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cjcm)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英国《动物学记录》、英国《食品科技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曾荣获中国高校优秀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2020中国精品期刊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广东省高质量科技期刊建设项目资助期刊。多次获得“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等称号。
《生态科学》
《生态科学》创刊于1982年,由广东省生态学会与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生态科学》编辑部编辑出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同时已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生态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类目录期刊、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日)收录期刊、ebsco学术数据库期刊等,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精品科技期刊、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荣获“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创新服务示范单位”称号。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2022版)》,期刊复合影响因子为2·280,综合影响因子为1·391,学科分区位于q1区。本刊以“宣扬生态科学文化、促进生态学术创新”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生态学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与学术论文,以从事生态学相关科研、教学、生产的科技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经济管理和决策部门的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85年3月创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国内唯的综合性病理生理学高级学术刊物。杂志致力于传播国内外病理生理学领域的最新教学科研成果和研究进展。杂志1988年入选首批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连续10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4次在基础医学类综合排名第一,13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6届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1-2023年均被评为rccse(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权威学术期刊”。曾获得广东省期刊评选最高奖--品牌期刊奖、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精品科技期刊等奖励。2019年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项目资助;2021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厅2021-2022年度平台基地及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高水平科技期刊)项目资助;2022年获得首届广东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杂志目前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超星、荷兰scopus、美国ebsco、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st)、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系引(wprim)等数据库收录。
《华文教学与研究》
《华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创刊,是由暨南大学主管,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学术季刊。期刊秉承“突出华文教育特色,促进华文教育与中文二语教学的协调发展,服务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并致力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发展”理念。2008年进入cssci来源期刊,2014年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2019年,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教育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2023年被“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际中文教育’专栏建设研讨会”评审为优秀。
《产经评论》
《产经评论》(industrial economic review)前身是1984年创刊的《特区与港澳经济》,是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和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联合承办的产业经济类学术期刊。刊物立足本土,传播领域创新成果,囊括产业发展与创新、产业组织与结构、产业政策与规制、部门经济、国民经济、生态经济以及环境经济等栏目,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1(2023-2024)扩展版来源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
《东南亚研究》
《东南亚研究》(southeast asian studies)是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的国际问题类学术双月刊。1959年创刊,初始刊名为《东南亚研究经济资料汇编》。该刊致力于东南亚研究,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形成“东南亚国别与地区”“亚太政经观察”“中国与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等特色栏目,是我国东南亚研究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为组织和培养中国东南亚研究力量发挥积极的作用。该刊目前为csscl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综合评价扩展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