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古代海关
东晋起至南朝,在都城建康(今南京)设“方山津”、“石头津”,是江苏最早出现的略具海关雏形的管理机构。
宋、明两朝,在南京均设有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如“建康榷货务”、“龙江关”、“大胜关”等,专司征收船料钞和货物税。
清朝,在江苏地区增设了“新江关”、“新安津”、“西新关”。
近代海关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在天京设置“天海关”。
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被清军攻陷,“天海关”被撤销。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清政府在金陵(今南京)设立的“金陵关”开关,同时在金陵关内设监督公署。
民国元年(1912年),金陵关税款全部移存在英商在华开设的汇丰银行。
民国26年(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总税务司因受英美控制,未随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撤至重庆,并令金陵关后撤至汉口,后又转至上海英租界处的江海关。至此金陵关的关务活动中止。
民国30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关管理权沦落于日本侵略者之手,转移至上海的“金陵关办事处”完全听命于日本税务司。
民国31年(1942年),日伪成立了“南京转口税征收所”,次年升格为“海关转口税征收所南京总所”,并辖“芜湖分所”。
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因对外贸易锐减,江苏境内仅恢复了金陵关和连云港支关。
现代海关
1949年,南京解放后,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金陵关。
1950年,由于帝国主义实施经济封锁,南京的海关业务减少,“金陵关”奉原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之令撤消。
1978年9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在南京设立海关。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海关”正式开关,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海关为处级海关,隶属江苏省外贸局领导。
1980年,海关建制收归中央,实行垂直领导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海关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领导。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海关升格为正厅级关。
2003年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海关举行授予海关关衔仪式。
2018年4月14日,原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职责和队伍划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海关。
2025年年1-4月,南京海关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超4万份,同比增长6·1%。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