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影响
2006-2008年,安徽电视创收增长了118%,安徽省广电创收总量居中国第七位,安徽电视居中国第五位,人均创收居中国省级电视台第一,安徽电台居中国第十位。安徽广电形成了以广告收入为主体,近20个门类构成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融合、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安徽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安徽网络电视台是中国第一个获得牌照的省级网络电视台,上线播出以来,网站流量节节攀升,访问量达400多万人次,特别是安徽省外网民访问比例大幅度提升。安徽网络电台,充分发挥了网络与广播两种媒介的互补优势。同时,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快速推进,用户已达4·9万户,位列中国第六位。
安徽广播电视台全部实现数字化。投入5500万元购置了10辆广播电视转播监测车,其中有14讯道高清电视转播车、卫星和微波直播车、专业舞台车、全数字广播转播车和移动监测车,使安徽广电整体装备水平居中国前列。
2009年,安徽省广电新中心开工建设,工程占地273亩,主楼高276米,属安徽省最高建筑,一期建筑总面积35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并建设有3600平方米的演播剧场。
安徽广播电视台围绕安徽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旗下10个频道、9个频率联动,积极加强各类宣传,为安徽的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安徽广电加强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稿,发稿数量一直位居中国省级台前5位,特别是在央视《新闻联播》等重点栏目发稿数位居中国省级台前列。
安徽广播电视台精品创作成果丰硕。投资制作的电视剧超过2400集、广播剧超过300集,先后推出新版《三国》《中国兄弟连》《祈望》《娘家的故事》等精品电视剧和《红枫树》《大岭村的故事》《母亲的童谣》《傻子传奇》等精品广播剧。特别是2010年9至11月,《新安家族》《山间铃响马帮来》《一一向前冲》《政协主席》等4部电视剧连续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实现安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历史性跨越,在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安徽广播电视台“江淮情”慰问演出活动成为富有安徽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在中国产生广泛影响;安徽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年度新闻人物、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活动成为知名电视品牌活动;新安读书月被中宣部、全国文明委、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授予全民阅读活动优秀项目;安徽戏曲广播“千村百镇唱大戏”活动,被列入安徽省委宣传部重点打造的文化惠民活动。
安徽卫视收视位居中国省级卫视前列。连续五年在推及人口达12亿的中国29个省网组收视位居省级卫视第二位,广告客户满意度连续五年位居中国省级卫视第一位。安徽卫视覆盖人口突破10亿,位居中国省级卫视第一位,并被评为“tv地标”(2010)“首届中国省级卫视覆盖传播力第一名”,实现中国地级以上城市100%、县级以上城市95%覆盖,并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落地入网。
安徽广播电视台在海外建有13个外宣窗口阵地,全年通过7个电视海外播出窗口向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区播出电视节目18100分钟;安徽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2009年3月开播,覆盖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安徽广播外宣专题《中国安徽之声》在澳大利亚、美国、欧洲、东盟等地播出;先后在欧洲、美洲、澳洲等地成功举办15届中国安徽电视周,在海内外树立了安徽良好的形象。
安徽广播电视台先后建成数字编播新闻平台、播控机房,数字网络化的全台编播网。安徽网络电视台,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中国第一张省级网络电视台牌照。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