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12月,兰州大学共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自然科学类重点研究基地216个,其中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2个、参与共建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人文社会科学国家级重大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联合研究院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1个,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中央有关部门智库培育平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4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
---|---|---|
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 天然产物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 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
动物疫病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 | 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 |
核生化灾害防护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 - | |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甘南草原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前沿科学中心 | 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 |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光转换材料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有色金属催化剂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国家联合实验室 | 中巴生物质能源国家联合实验室 | |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兰州大学生物制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中东亚干旱环境变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绿色催化与合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西部特征人群普适情感计算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量子理论及应用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稀土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开源软件与实时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核环境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中子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甘南草原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 农业农村部草牧业创新重点实验室 |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西北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 | 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张掖) | 甘州草种创新野外试验站(简称甘州站) |
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 旅游信息融合处理与数据权属保护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 |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 寒区旱区生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 |
水利部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 | 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甘肃省榆中县旱地农业生态系统水力侵蚀观测一般站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敦煌学研究所 |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 |
甘肃省循证医学重点实验室室 | 甘肃省环境生物监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 |
甘肃省环境肿瘤学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
甘肃省骨与关节疾病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环境污染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
甘肃省西部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牙颌面重建与生物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 | |
甘肃省可穿戴装备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 |
甘肃省先进催化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泛第三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 | |
甘肃省理论物理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人工智能与算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 |
甘肃省基因编辑育种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生殖医学与胚胎重点实验室 |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2月 |
科研成果
2020年,兰州大学有5项成果获得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23年,兰州大学有11项成果获2023年度甘肃医学科技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
年度 | 奖项 | 项目 | 主持人 |
---|---|---|---|
2018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亚洲中部干旱区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与机理 | 陈发虎 |
2018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风沙运动的多场耦合特性及规律的力学研究 | 周又和 |
2018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心理生理信息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 | 胡斌 |
2016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碳碳键重组构建新方法与天然产物合成 | 涂永强 |
2016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多肽化学修饰的关键技术及其在多肽新药创制中的应用 | 王锐 |
2013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沙尘对我国西北干旱气候影响机理的研究 | 黄建平 |
2011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隆升与环境变化 | 方小敏 |
2009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若干手性催化合成方法学及其在多肽研究中的应用 | 王锐 |
2009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固定床催化脱氢制亚氨茋(isb)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 马建泰 |
2008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电磁材料结构多场耦合非线性力学行为的理论研究 | 郑晓静 |
2008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中国北方草地退化与恢复机制及其健康评价 | 南志标 |
注:只统计第一完成单位 |
获奖类别 | 等级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
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重夸克偶素反常衰变关联的隐粲四夸克物质 | 刘翔,陈殿勇,李学潜 |
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全新世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及其影响 | 刘建宝,陈发虎,陈建徽,饶志国,王海鹏,许清海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反常与非遍历动力学多尺度模型及算法 | 邓伟华,王业娟,陈明华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面向复杂样品的微纳分离分析方法的构建和应用研究 | 陈兴国,张会鸽,陈永雷,陈宏丽,齐升达 |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海洋活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 管晓丹,黄建平,王闪闪,何永利 |
资料来源: |
项目名称 | 完成单位 | 完成人员 | 等级 |
---|---|---|---|
队列建设与大数据重构技术在人群重点疾病防控中的应用 | 兰州大学;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 白亚娜;张德生;程宁;郑山;尹春;王敏珍;胡晓斌;王玉峰;马莉 | 一等奖 |
水凝胶基生物材料的制备、功能调控及在组织创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 兰州大学;甘肃省科学院传感技术研究所 | 范增杰;刘斌;聂莹莹;郑艳;宋付祥 | 一等奖 |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临床的应用研究与推广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李强;贾艳飞;杨强;雒晓东;贺振华;杨文桢;梁强;梁文涛;安彩霞 | 一等奖 |
nets及炎症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精准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推广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沈海丽;张思功;王晓元;鲁锦玥;朵瑞雪;郑毅;王春燕;朱蓉;张娟 | 一等奖 |
甘肃地区幽门螺杆菌检测及防控策略推广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张德奎;吴正奇;车团结;贫建蔚;赵阳;许慧梅;尚琪;温萌;尹跃霏 | 一等奖 |
肝胃疾病动物模型关键技术的开发及临床前验证体系的建立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陈昊;谷保红;李雪梅胡继科;李海元;王博方;马晨辉 | 二等奖 |
基于髓系血液肿瘤的分子特征研究及治疗探索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刘蓓;成娟;见金利;郭元成;马海珍;朱俊芳;张炜 | 二等奖 |
丙烯腈多系统毒性机制和芹菜素干预研究 | 兰州大学 | 李芝兰;党瑜慧;赵乾龙;薛红丽;张迎梅;赵粉线;石影 | 二等奖 |
脊柱脊髓疾患病理机制及临床治疗术式改进和推广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康学文;郭旭东;胡旭昌;王永刚;杨风光;贺学岗;张广智 | 二等奖 |
膝关节运动损伤疾病微创治疗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吴萌;姜金;夏亚一;耿彬;陈聪;谭小义;高莉 | 二等奖 |
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机制及在骨质疏松防治的临床应用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吕海宏;甘超;傅松波;李红利;牛强龙;冯苗;徐霞 | 二等奖 |
资料来源: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8月,兰州大学图书馆共有纸质文献360余万册(件),音像资料2000余种,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20多个,涵盖11个学科门类。馆藏文献在文史古籍、自然科学、医学、外文权威检索期刊收藏上系统完整,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丛书集成、中华文史论丛、中国边疆丛书和方志丛书,还有较多考古图籍和金石甲骨文字著述;善本书有《皇明经世文编》等200余种。建成了兰州大学机构知识库(ir),开展了“兰大文库”“学位论文”等特色资源建设工作,设立了西北地方边疆文献中心。基于calis/cashl/cadal平台开展资源建设与区域服务推广。截至2024年5月,兰州大学中文电子数据库有3dbody医学虚拟仿真/3d资源教学数据库、爱迪科森就业培训数据库、北大法宝数据库、cnki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等;外文电子数据库有a&h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cs(美国化学学会)数据库、agu(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数据库、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数据库等。
学术期刊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7月,双月刊,a4开本,双月28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2016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2016首届甘肃省“十佳期刊”(科技类)。被世界重要检索系统如美国《ca》、《mr》,英国《zr》,俄罗斯《zj》和德国《zm》等收录,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核心期刊。武汉大学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级。根据cscd数据库数据,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0·5901,在37家“985”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南京大学),中国综合性人文科学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清华大学),武汉大学“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先后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入选期刊(2009),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2012),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2010)、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2014)和第六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2019),首届甘肃省十佳社科期刊(2016)等荣誉。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58年,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世纪超星、长江数据、龙源数据、中邮阅读、万章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和美国《化学文摘》(ca)、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等多家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草业学报》创刊于1990年,1993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正式出版发行,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草学会和兰州大学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开辟有研究论文、综合评述和研究简报等栏目,内容主要包括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畜牧学、农学、林学、经济学等领域的高水平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发表国内外草业领域创新性的研究论文,刊载学术价值较高的草业科学专论、综述、评论等,探讨草业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构思,是草业新秀成长的园地,推动草业科学发展的论坛。其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农林牧渔、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国土资源等领域的科研管理及教学等专业人员。据《2023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草业学报》影响因子2·414,核心总被引频次5526,综合评价总分95·1,在全国2151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位列第二位,在全国草原学类期刊中名列第一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草业科学》月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草学会和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共同主办。据cscd中国科技期刊2019年版引证报告显示,《草业科学》影响因子1·5389,总被引频次为3255。 据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csptcd 2019年版数据显示,本刊影响因子为1·685,总被引频次为3895。被收录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核心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cscd-c)、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cba)、英国cabi文献数据库、ca化学文摘(美)。
《grassland research》是中国草业科学领域第一本国际学术期刊,季刊,由中国草学会和兰州大学共同主办,于2022年正式创刊。《grassland research》论文刊发范围广,综合性强。从分子到全球变化层面,全维度聚焦草业科学及其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期刊将刊登天然草原,栽培草地、草坪和生物能源作物,以及草地生态系统三大板块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成果、综述、论点等类型的文章,同时注重扶持青年科学家。优先考虑发表青年学者优秀研究成果,期待成为青年科学家喜爱的国际学术交流主阵地。
《科学•经济•社会》创办于1983年,系融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曾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1998-1999,2003-2009)、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0-2013),2018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宗旨,突出问题意识,聚焦学科交叉,刊登学术论文、海外译稿、书评札记、学界动态等文稿。
《敦煌学辑刊》是由兰州大学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承办的以刊载敦煌学学术论文为主的专业刊物。《敦煌学辑刊》于1980年试刊,是国内最早创办的敦煌学专业学术刊物,2005年经甘肃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改为季刊发行至今。目前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6-2020年最受欢迎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刊报刊资料中心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截止2022年6月,《敦煌学辑刊》已出版了116期。《敦煌学辑刊》主要分为敦煌历史、敦煌地理、敦煌文献整理、西北史地、石窟艺术研究、敦煌胡语文献、 读史札记、研究动态等常设栏目,刊发敦煌与丝绸之路最新学术研究成果。
《高等理科教育》创刊于1993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与兰州大学共同主办,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以高等理科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栏目有名家卓见、理论探新、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全球视野、教务论坛、学生事务、管理之窗、历史钩沉等。《高等理科教育》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来源期刊、台湾华艺线上图书馆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来源期刊。
《秘书之友》杂志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的一份全国最早公开发行的秘书类杂志。创刊37年来,已出版杂志425期。秘书之友杂志自创办以来,先后获得“甘肃省首届优秀期刊”“甘肃省高校优秀学术期刊”“甘肃省编校质量达标期刊”等殊荣。目前,它还是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机构和读者用户遍布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