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体系
部门设置
截至2020年3月,图书馆采用藏、查、借、阅、参一体化的馆内设置模式,设置了一室五个中心,即办公室、资源建设中心、读者服务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数字技术中心和特藏建设中心。
办公室:负责图书馆的党务、行政工作、业务统计、财务管理、内外联系等日常事务;
资源建设中心:负责图书的采访、验收、分类、编目、加工、整理及文献资料的典藏调配工作,同时负责数字资源的采购工作;
读者服务中心:负责各阅览室的组织管理和图书的借还工作;
数字技术中心:负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硬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咨询服务中心:负责解答读者疑难问题,辅导读者利用本馆资源,开展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
队伍建设
截至2018年11月,图书馆有工作人员82人,馆员的专业背景涉及图书情报、计算机、财会、金融、经济管理、国际贸易、英语等各个学科领域,为图书馆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奠定了人才基础。支撑保障
1994年图书馆在图书编目中使用了丹诚管理软件,成为甘肃省第一家使用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的图书馆;
1996年开通了采编、流通、期刊、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等子系统,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的全面自动化;
2000年随着兰州财经大学校园网接入中国教育网,图书馆开始规划数字化建设;
2003年底建成以“数字化的资源、网络化的存取、分布式的管理”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
2013年开始使用北京金盘图书管理系统,采用了诸多现代化服务手和自助设备,如一卡通门禁系统、rfid智能管理系统、无线网络覆盖、会议系统与多媒体教学系统、广播系统、座位管理系统、自助打印、复印、扫描系统,实现了“功能齐备、方便师生、美观耐用、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目标。
数字化图书馆存储系统的架构采用san架构,具有isdpacific5200和emc cx4-480两套磁盘阵列,总存储容量11·5tb,磁盘阵列与配套设备之间用能够提供4gb传输速率的纯光纤连接。图书馆光缆经由1000m的校园网与互联网连接。
对电子资源采用“镜像+包库”的管理方式,同时加入了国家图书馆、calis、cashl、中国财经教育资源等共享联盟,形成了分布式管理体系,实现了网络电子文献保障系统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连续提供服务的目标,为教学科研的信息保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2019年,兰州财经大学智慧图书馆平台电脑版与移动版正式上线,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化转型。有效解决了图书馆馆藏纸电资源、资源与管理、管理与服务之间的融合,图书馆各业务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及数据挖掘与汇总分析,为图书馆的各项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了图书馆“资源、管理、服务”的三位一体化,消除了资源、服务、读者之间的鸿沟,实现了电子资源的精细化和各类业务数据及应用的集中管理,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化转型。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