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舞呼伦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呼伦贝尔学院办学条件

呼伦贝尔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设有18个学院,有本科专业54个,涵盖文学、艺术学、理学、教育学、法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农学十大学科门类。
呼伦贝尔学院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本科专业
呼伦贝尔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
呼伦贝尔学院蒙古学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社会学
呼伦贝尔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云计算)、软件工程(国际软件服务外包方向)、数字媒体技术(服务外包方向)
呼伦贝尔学院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移动互联网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方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方向)
呼伦贝尔学院农学院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农学、草业科学
呼伦贝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呼伦贝尔学院旅游地理与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历史学、地理科学、酒店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呼伦贝尔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摄影、书法学
呼伦贝尔学院法学与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与金融、市场营销(互联网营销方向)、工商管理、法学
呼伦贝尔学院数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物理学
呼伦贝尔学院矿业与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师范)、应用化学、采矿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呼伦贝尔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工程管理
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新闻学
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英语(蒙)、俄语
呼伦贝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音乐学、舞蹈表演、音乐表演(蒙)
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冰雪运动
呼伦贝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参考资料:备注:官网简介页面和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在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1年11月,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力量

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教职工1271人,其中专任教师804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23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412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696人。自治区教学名师7人、教坛新秀7人、教学团队8个,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7项。42名教师先后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获内蒙古自治区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3人、二等奖8人。
类别名单
自治区教学名师李跃武、敖特根、田青、陈绍英
自治区教坛新秀申玉宏、张凌
资料来源: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全国畜牧总站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1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基地1个、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内蒙古自治区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1个、内蒙古自治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1个,1个实验实训中心。

类别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前教育、旅游管理
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俄语、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采矿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旅游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育技术学、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美术学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本科)俄语
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本科)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自治区级品牌专业(专科)学前教育、应用俄语、市场营销、煤矿开采技术、数学教育
自治区综合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本科)俄语
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本科)学前教育、采矿工程
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科)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本科)油画、电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生物教学论、visual basic、高等数学、基础俄语、幼儿园模拟教学、西方经济学、数学分析、矿井通风与安全、国际贸易、计算机网络、概率与数理统计、现代蒙古语、市场营销、管理学、汇编语言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专科)教育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结构力学
自治区教学团队学前教育教学团队、俄语专业教学团队、油画教学团队、教育技术学应用型课程建设团队
参考资料:

教学成果

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7项。42名教师先后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获内蒙古自治区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3人、二等奖8人。

合作交流

校地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打造高校、地方和社会共同进步的格局,不断加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项目研究工作,着力推进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级科研项目立项数量逐年攀升,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推动地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人才引领行动深入开展,形成较强的科技支撑能力。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分别与多地政府机构及众多企业、行业等签订合作协议,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规范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协同育人模式,及时淘汰利用率不高、实践教学需求不适合的基地。截至目前学校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53个,其中师范类实习基地91个,新增了27个实践教学基地,清理出48个“僵尸”基地,有效保障实践教学的开展。

2025年3月25日,呼伦贝尔学院与首都师范大学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国际合作

截至2024年10月,2023年,俄罗斯和蒙古国的七所高校代表团来访我校,学校与其中4所高校签订了9项合作协议,确立了新的合作方向,进一步拓展与俄罗斯和蒙古国等国外高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2024年学校分别与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大学、别尔哥罗德国立工艺大学、蒙古国立大学东部分校共建“中国语言与文化中心”,与俄蒙五所高校共建“中俄蒙高校文化艺术中心”,与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大学共建“口岸经济服务产业学院基地”。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多所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连续1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涉外院校信誉等级一级院校”。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