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孔子学院非洲研修中心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浙江师范大学办学条件

浙江师范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2月,学校设有26个学院(含独立学院),金华市中医医院等附属医院,开设6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历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9大学科门类。

浙江师范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专业名称学位授予门类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工商管理▲管理学
市场营销管理学
会计学管理学
财务管理■管理学
电子商务▲●管理学
金融学经济学
旅游管理管理学
财务会计教育管理学
浙江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法学
行政管理■管理学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教育学
小学教育■★教育学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理学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学前教育▲●★教育学
动画▲艺术学
特殊教育▲★教育学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体育教育▲◆★教育学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育学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人文教育教育学
汉语言文学▲●★文学
历史学▲历史学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学
日语▲文学
法语文学
翻译▲文学
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艺术学
舞蹈学▲艺术学
美术学▲艺术学
戏剧影视文学▲◆艺术学
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设计)艺术学
环境设计(艺术设计)■艺术学
产品设计(艺术设计)艺术学
工业设计工学
广告学文学
数字媒体艺术■艺术学
艺术与科技艺术学
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学
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
软件工程▲〇工学
网络工程工学
智能科学与技术工学
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医学院人工智能工学
浙江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理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
电子信息工程▲◆〇工学
通信工程■工学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理学
应用化学■◆理学
药学理学
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学教育▲教育学
生物科学▲●★理学
生物技术■理学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学
城乡规划■工学
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
机器人工程工学
交通运输■◆工学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工学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工学
机电技术教育工学
智能制造工程工学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法学
文化产业管理管理学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文学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

注:▲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十三五”省级优势专业、◆为“十三五”省级特色专业、★为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〇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除表中20个学院外,另有初阳学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数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动植物学、一般社会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学科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5个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
浙江师范大学学科建设
类别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地理学、生物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重中之重学科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
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
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软件工程
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应用经济学、社会学、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生态学(行知学院)、网络空间安全(行知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科门类代码学科门类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
04教育学0401教育学
04教育学0402心理学
05文学0501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0502外国语言文学
06历史学0602中国史
07理学0701数学
07理学0702物理学
07理学0703化学
07理学0705地理学
07理学0710生物学
08工学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浙江师范大学博士专业学位点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专业学位类别领域
0451b教育博士教育领导与管理学校课程与教学学生发展与教育汉语国际教育
浙江师范大学交叉学科博士点
学科代码学科名称
99j3非洲教育与社会发展
99j4教师教育神经科学
99j5智能教育
浙江师范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科门类代码学科门类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
02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
03法学0301法学
0302政治学
0303社会学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04教育学0401教育学
0402心理学
0403体育学
05文学0501中国语言文学
0502外国语言文学
06历史学0602中国史
0603世界史
07理学0701数学
0702物理学
0703化学
0705地理学
0710生物学
0713生态学
08工学0802机械工程
0803光学工程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5软件工程
12管理学1202工商管理
1204公共管理
13艺术学1302音乐与舞蹈学
1303戏剧与影视学
1304美术学
1305设计学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专业学位类别领域
0351法律硕士 -
0352社会工作硕士 -
0451教育硕士 -
0452体育硕士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学社会体育指导
045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0454应用心理硕士-
0551翻译硕士-
0854电子信息硕士-
0855机械硕士-
0856材料与化工硕士-
0857资源与环境硕士-
0861交通运输硕士-
1251工商管理硕士-
1252公共管理硕士-
1254旅游管理硕士-
1351艺术硕士-
浙江师范大学交叉学科硕士点
学科代码学科名称
99j1非洲学
99j2儿童文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员工3115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450人,副高职称教师769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欧洲科学院、乌克兰、加拿大院士5人,国家级特优人才26人,省级特优人才3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7人,国家、省突出贡献专家8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2人。
浙江师范大学师资队伍
类别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昌德
共享院士万惠霖、金国藩、李邦河、何积丰、吴培亨、夏建白、杨学明
双聘教授郑杭生、林崇德、顾明远、詹福瑞、刘跃进、江蓝生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李继彬、张涌泉、苏开乐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张涌泉、高玉、陈杰诚、苏开乐
教育部创新团队先进催化材料
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数学、非洲研究、先进催化材料、智能信息处理、植物分子生物学、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教师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学、离散空间上的几何与分析、新型高效纳米荧光探针的肿瘤诊疗研发、儿童文学、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交叉融合、智能时代儿童认知发展与健康研究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4个,拥有国家级课程40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点2个,入选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国家规划教材25本,累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6项。
浙江师范大学教学成果
类别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物理学、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语言学概论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际财务管理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重点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财务管理、工商管理、法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翻译、音乐学、计算机技术与科学、生物技术、化学、应用化学、对外汉语
省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分析化学、中国画基础、现代色谱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教育技术、数据结构及算法分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物理化学、教育管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力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实验心理学、现代远程教育、语言学概论、基础英语、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遗传学、多媒体技术、图论、管理学原理、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声乐、基础英汉互译、学科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家用电器、国际私法、高等数学、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育技术管理、幼儿园课程、现代汉语、英国文学、计算机辅助教育、健美操、民法学、数字电子技术、生产运营管理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物理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育实训中心、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体育运动实验教学中心、车辆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学前教育实验教学中心、资源分析与规划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2月,学校与5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成立了全国首个聚焦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70余所国(境)外大学开展了100余个校际学生交流学习项目。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非洲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执行单位,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学校入选“浙江省十佳对外合作单位”、“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和首批省级国际人文交流基地,是“浙江省孔子学院师资选拔培训中心”。在海外建有4所孔子学院、1个独立孔子课堂和3个中文教学中心,是全国唯一6次获评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的地方高校。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