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建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共建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类别 | 名称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煤基浆体燃料工程研究中心 |
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 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置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创新应用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城市道路与地下空间安全检测与评价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 |
部分 |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完成与煤炭科技相关重要课题160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8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926项。年度 | 奖项 | 项目 | 主持人 |
---|---|---|---|
2023年 |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 深部能源开发岩体应力场透明解析技术及应用 | 鞠杨 |
2019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矿井人员与车辆精确定位关键技术与系统 | 孙继平 |
2019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煤矸石山自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 | 胡振琪 |
2018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煤矿岩石井巷安全高效精细化爆破技术及装备 | 杨仁树 |
2017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矿井灾害源超深探测地质雷达装备及技术 | 杨峰 |
2016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急倾斜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关键理论与技术 | 王家臣 |
2015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应用 | 毕银丽 |
2012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防治煤自燃的高效阻化方法与关键技术 | 王德明 |
2011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综放顶煤放出理论与厚煤层开采围岩控制技术及应用 | 王家臣 |
2010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矿井移动与应急通信技术与系统 | 孙继平 |
2010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大型露天煤矿开采新技术与应用研究 | 才庆祥 |
2008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矿井(隧道)复杂地质构造探测装备与方法研究 | 彭苏萍 |
2006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三峡库区巨型古滑体稳态预测预报及信息化选址技术 | 何满潮 |
2004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煤矿区土地生态环境损害的综合治理技术 | 胡振琪 |
2002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煤矿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体系及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 | 彭苏萍 |
2001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软岩工程岩体力学理论与实践 | 何满潮 |
注:只统计该校第一完成单位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110万余册,电子图书199万余册,电子期刊149万余册;订购cnki、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elsevier、engineering village等多种类型中外文数据库。学校图书馆是balis、calis、draa,以及高科大学联盟图书馆的成员馆,与北京地区80余所高校开展原文传递等服务。
学术期刊
《矿业科学学报》,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主办、应急管理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主要刊载矿业科学领域的原创性成果,内容包括矿业工程、煤矿开采、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山建设工程、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矿山机械工程、矿山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矿物加工与利用、煤矿环境保护、煤炭能源绿色开采与洁净利用、管理科学与工程、能源安全与发展战略等。
截至2020年底,《矿业科学学报》影响力指数(ci)为265·2,在国内75种“矿山工程技术”类中英文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5位;复合影响因子为1·801,排名第9位。收录于scopus数据库、doaj数据库、cas数据库等。2023年12月26日,《矿业科学学报》入选入选2023-2024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2022年度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