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3个学院,32个本科招生专业。
院系 | 本科专业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 | 智能采矿工程 |
采矿工程 | |
工业工程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 | 安全工程 |
消防工程 | |
应急技术与管理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 |
地球物理学 | |
资源勘査工程 |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
测绘工程 |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矿物加工工程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
环境工程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机器人工程 | |
智能制造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人工智能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工商管理 | |
会计学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工程力学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
土木工程 | |
建筑学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理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 | 行政管理 |
英语 | |
法学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 ——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体育教研部 | —— |
注:可能与官网信息有差异(截至2025年6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学校2个学科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学科列入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10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和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一级学科博士点 | 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安全科学与工程、数学、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地质学、力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统计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美术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数学和统计学、哲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地质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法律、体育、翻译、建筑学、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 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工程力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岩土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矿物加工工程 |
省部级重点学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安全技术及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化学工艺、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材料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土木工程、力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工程、清洁能源学 |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esi排名前1‰ | 工程学学科、地球科学学科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名,“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现有各类国家高层次人才26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22人,2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50人获评“北京市人民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类别 | 姓名 |
---|---|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 煤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代世峰)、矿山大型机电装备可靠性(朱真才)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何满潮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清如、钱鸣高、韩德馨、周世宁、彭苏萍、武强、葛世荣 |
双聘院士 | 谢和平、袁亮、刘炯天、谢克昌、张铁岗、康红普、金智新、任辉启、王国法、derek elsworth |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 赵景礼、王志强 |
阿根廷国家工程院院士 | 何满潮 |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 姜耀东、代世峰 |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周宏伟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代世峰、毕银丽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葛世荣、代世峰、吴立新、乔建永、鞠杨、张吉雄、左建平、赵毅鑫 |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代世峰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代世峰、程久龙、何富连 |
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代世峰、毕银丽、程久龙、郭德勇、鞠杨、许家林、张东升、张农、柏建彪、韩敏芳、王恩元、李贤庆、赵峰华、崔希民、聂百胜、周福宝、杨峰、王凯、左建平、赵毅鑫、彭瑞东、何富连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 杨胜利、周宏伟 |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 左建平 |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 张农、张吉雄、代世峰、聂百胜 |
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 | 毕银丽、邹冠贵、曾一凡、李军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1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截至2023年,学校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北京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8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4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采矿工程、安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球物理学、环境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地质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 |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学、消防工程、法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工业工程 |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 《行政监督》《工程力学a2》 |
北京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 《社会学》《化工设计基础》《公共危机管理》《自然地理与地质学》《土力学》《安全风险建模》《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矿物加工工程基础理论》 |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中煤集团北京煤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煤炭安全开采与地质保障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 中煤集团北京煤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中澳培训中心、中煤集团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采矿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 机械工程 |
教学成果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与中国国内12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来自11个国家的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共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7个。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98所世界著名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与90余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学校与北京、雄安、鄂尔多斯等城市共建了一批协同创新机构。与法国图卢兹第一大学、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伊迪斯科文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矿业大学、土耳其比伦特埃杰维特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矿业技术大学新签合作协议;与美国密歇根迪尔本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奥地利雷奥本矿业大学、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英国阿尔斯特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开展学生交流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23 年“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资助项目,鼓励学生赴国(境)外高校交流学习和参加国际会议。学校设立赴外交流奖助学金资助计划,组建“双一流”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班,遴选学生赴英国、德国、奥地利等知名高校进行一学期的课程学习。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