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黄桥中学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江苏省黄桥中学历史沿革

江苏省黄桥中学

历史沿革

黄桥初级中学时期

1924年,祖籍黄桥的韩士元先生从北京工专毕业回黄桥与丁廷楣、丁廷标、严则韶、何卓甫、何季生等先贤捐资1000银元,租赁黄桥布业公所为校舍,创办了私立黄桥初级中学。

1927年,以“私立黄桥初级中学”的校名报省教育厅备案。

1937年秋,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被迫停办。

1938年秋,复校并增设一个高中班。

1939年,报省教育厅批准为完中。

1939年,黄云祥在黄桥中学学生中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党支部,发展了周生(即周华生)、毛万志、黄履祥、成希春、陈庆堂等人为党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泰兴的第一个文卫支部。

1940年7月,新四军东进,在黄桥中学设新四军苏北指挥部。

1941年秋至1945年,黄桥中学以学塾形式分散设立补习班,坚持办学。在黄桥西街交通仓库设立补习班,在珊瑚区如西中学内设立黄中分校,采取游击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

1943年夏,日寇在其崩溃前夕烧毁了一部分校舍。

1945年,日寇投降,黄桥中学复校,校址迁回花园桥南原址,由私立学校转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公立学校。

1946年秋,黄桥沦为国统区,学校迁至黄桥北丁家村,并在珊瑚区七贤庄设立分校,再次实行分散游击教学。

1947年秋,何卓甫、何季生等在黄桥东大街租赁王天顺烟厂的栈房再次复校,学校又由公立转为私立。

1952年秋,学校更名为“泰兴县黄桥初级中学”。

泰兴县黄桥中学时期

1956年9月,学校增设高中班,更名为“泰兴县黄桥中学”。

1958年,学校设有高中6个班,初中30个班,共有学生1410人,教职工90多人。

1962年,为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学校进行了压缩调整,高中班调整为3轨,初中班压缩为4轨,教师64人。

1965年,当年高中毕业生94人,参加全国统考,录取8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2·6%。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出现了混乱局面。

1968年秋,学校复课,成立校革会。

1974年,学校有高中班12个,初中班24个,学生1400多人,教职工90多人。

1977年,“文革”结束,恢复高校招生制度。泰兴县政府为了充分发挥老完中的办学优势,为黄中作出了适当增加高中轨制、压缩初中班的决定,确定高中4轨、初中4轨,黄桥中学出现了新的转机。

1979年,黄桥中学被列为泰兴县重点中学。

1984年秋,学校体制改革,实行党政分开,领导班子作了调整。

1984年9月6日,黄桥中学举行60周年校庆活动。

1993年,旅居台湾的丁廷楣先生捐资50万元人民币建成“廷楣书馆”,藏书近8万册,其中有丁廷楣先生赠送的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的平装《百衲本24史》58本,精装《资治通鉴今注》15本,精装《清代史》5本等等。

1994年9月6日,黄桥中学举行70周年校庆活动。

1994年后,学校投资近2000多万元,兴建了二号教学楼、文江科技楼和行政办公楼,装配了语言室、微机室,充实了理化、生、劳实验室和图书馆。

1996年,该校升格为江苏省重点中学。

2000年,学校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

江苏省黄桥中学时期

2000年10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更名为“江苏省黄桥中学”。

2004年9月6日,黄桥中学举行80周年校庆活动。

2004年,经江苏省教育评估院评估,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专家评审委员会审核,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成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

2014年9月6日,黄桥中学举行90周年校庆活动。

2015年9月1日,该校全校整建制搬迁。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