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22个专业学院以及敬文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首个非独立法人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联合工程学院,另设有独立学院科文学院;开设65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专业覆盖11个学科门类。
学院 | 本科专业 |
---|---|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非师范)、汉语言、秘书学 |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 | 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播音与主持艺术 |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历史学(师范)、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 |
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 |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 |
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哲学 |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翻译、日语、俄语 |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小学教育(师范)、学前教育(师范)、应用心理学 |
江苏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 |
江苏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化学(师范)、制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
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制药 |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 地理科学(师范)、测绘工程、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 |
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师范)、运动训练 |
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师范)、舞蹈编导(师范) |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美术学(师范)、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 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影视摄影与制作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 经济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物流管理 |
江苏圣理工学院-中俄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教育技术学(师范)、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
江苏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 |
江苏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测控技术与仪器 |
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 | - |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 - |
江苏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江苏师范大学国际学院 | - |
江苏师范大学健康科学学院、健康科学研究院 | -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参考资料: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学科入榜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10个学科入榜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中国语言文学进入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12%。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9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8个学科入选省优势学科四期建设工程,10个学科获批“十四五”省重点学科。类别 | 名称 |
---|---|
esi排名全球前1%学科 | 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 |
江苏省优势学科 | 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光学工程、统计学、生物学、地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江苏省重点学科 | 哲学、应用经济学、戏剧与影视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化学、机械工程 |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 国家甘薯产业体系技术遗产育种与生物技术人才培养项目(依托生物学学科)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
类别 | 名称 |
---|---|
博士授权一级学科点 | 中国语言文学、数学 |
硕士授权一级学科点 |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艺术学、设计学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金融、应用统计、法律、社会工作、教育、体育、国际中文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博物馆、电子信息、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美术与书法、设计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11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江苏师范大学有专任教师1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66%,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教师占比36·8%。类别 | 名单 |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杨亦鸣、吴报强、王慈、戴朝寿、孙经先、周汝光、谢颖超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赵鹏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 周汝光、彭锐 |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 | 谢颖超、刘伟、杜增吉 |
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彭锐、刘伟、祝宝宣 |
江苏省特聘教授 | 彭锐、刘伟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杨亦鸣 |
中科院院士 | 陈木法 |
注:此表统计时间为2024年5月,只列出江苏师范大学部分优秀教师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建有国家级部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5个;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7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江苏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各类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121门,江苏省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技术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汉语国际教育、小学教育、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教育技术学、金融工程、英语、地理科学、生物科学、统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广告学、美术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体育教育、物理学、行政管理、音乐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生物实验教学中心、语言科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思想政治教育、自动化、哲学、学前教育、运动训练、秘书学、俄语、广播电视学、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测绘工程、物流管理、城乡规划、视觉传达设计 |
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 | 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教育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汉语言、英语(师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应用化学、财务管理 |
注:此表统计时间为2024年5月,只列出江苏师范大学部分质量工程 |
教学成果
类别 | 奖项 | 名称 |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一等奖 | 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语言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二等奖 | “三方协同”培养卓越教师的探索与实践 | |
江苏省教学成果奖 | 一等奖 | 思想先导和知识变革驱动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大数据时代统计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
二等奖 | 化学类专业“三维一体、教研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 |
中俄融通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
从具体化到实践化的路径构建:地方师范大学师范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 ||
思想先导和知识变革驱动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
教育硕士研究生“u-s双主体”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
“送智赋能·内生贯通”培养“浓乡高能型”乡村小学教师的探索与实践 | ||
注:此表统计时间为2024年5月,只列出江苏师范大学部分教学成果奖参考资料: |
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与徐州、连云港、泰州等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各类产学研合作基地200余家。技术转移中心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等荣誉称号。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乡村卓越教师教育联盟。获批设立淮海经济区首家雅思考点。
国际合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相继与英、美、澳、俄等国的151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接收76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留学江苏目标学校”,入选教育部内地与港澳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牵头成立全国中俄合作办学高校联盟并成为首届理事长单位,牵头成立江苏-俄罗斯高校合作联盟,加入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等。与大迈阿密亚裔商务联盟共建迈阿密商务孔子学院。获评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在马来西亚设立全球首个海外孟子学院。设有“一带一路”研究院(独联体国家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伊比利亚美洲研究中心,其中3所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设立“一带一路”研究院海外分院6所。与哈佛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知名高校联合建设科研平台。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共建“中拉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学分互认项目,与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开展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