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1997年
7月中旬,组成中心考核小组,对全团演职人员进行业务考核。
10月7日,全国“曹禺文学艺术研讨会“在湖北省潜江市召开,
会议期间该团创演的大型现代花鼓戏《闹龙舟》进行了汇报演出,全国著名编剧郭汉成、曹禺先生的夫人等专家对该剧评价较高,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该剧被省文化厅列入“五个一工程”重点剧目。
1998年
大型现代花鼓戏《闹龙舟》经过第三次修改后于10月2日晚湖北电视台“荆楚方圆”佳作名评栏目以《亦状亦谐——闹龙舟》为题,对其主要片断进行了专题播出,获得高度评价。
10月28日参加全省首届荆州花鼓戏戏歌创作演唱比赛,获创作一、二等奖,演唱一、二、三等奖。
11月8日小品《三缺一》参加湖北省第二届高原皇杯电视小品大赛,荣获专业组三等奖。
1999年
9月12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应文化部邀请,《闹龙舟》晋京参加优秀剧目献礼演出,受到国家领导人、戏剧界专家和北京观众的好评。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等领导同志观看了演出,并亲切接见了剧组全体演职员,中央电视台三套对该剧进行了直播。
9月23日,省文化厅发文对《闹龙舟》剧组进行表彰,授予剧组先进集体称号。
2000年
9月,市艺术剧团历时4年,经过3次修改排练的大型现代花鼓戏《闹龙舟》,参加在南京举行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闹龙舟》荣获优秀剧目奖。
11月8日,省文化厅和市委、市政府在荆门宾馆会议中心召开大会,表彰荣获全国优秀剧目奖的《闹龙舟》剧组。会上,省文化厅,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先后宣读了表彰决定。省文化厅厅长蒋昌忠为剧组颁发了全国优秀剧目奖杯和证书,市长许克振为剧组颁发了5万元奖金,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局向蔡建庭等5人颁发特等奖,另有19人获一等奖,33人获二等奖,12人获三等奖。
2001年
2001年11月20日艺术剧院为龙同发举办从艺50周年座谈会,省艺研所、市委宣传部、市文体避领导出席会议祝贺并讲话,省花鼓剧院及邻近县、市花鼓剧团的负责人到荆祝贺。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座谈会后,龙同发及其学生表演了花鼓戏唱段。
2002年
12月,荣获湖北省第四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特别奖,湖北省第五届屈原文艺创作奖特别奖,参加湖北省首届优秀剧目展播获特别奖,同时该剧主演蔡建庭荣获湖北省“金凤”青年文艺奖。
蔡建庭被荆门市政府授予特等劳模光荣称号,并当选为荆门市十杰青年。
12月,该院隆重举行了荆门市艺术剧院揭牌仪式暨成果展示系列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内容翔实的图片展览及新老朋友的聚会畅谈,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艺术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2003年
2004年 为了迎接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投排一台大戏参加,特聘一级编剧盛和煜创作的剧本《十二月等郎》于下半年定稿。2004年
2005年 元月25日大型现代花鼓戏《十二月等郎》首次立于舞台与广大观众见面。2005年
4月23日—6月30日,开展演出季活动,在荆门城区、县市区和部分乡镇进行商业演出,分别在城区演出17场,沙洋县演出3场,京山县演出3场,钟祥市演出6场,共计29场,收入100多万元。
4月26日,国家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省文化厅厅长杜建国一行专程到荆门观看了《十二月等郎》,陈副部长高度赞扬这是一台反映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及其家人们艰难的好戏,鼓励剧组人员精心打磨冲刺大奖。
该剧作为湖北地方戏的一个品牌被正式命名为湖北花鼓戏。
12月,《十二月等郎》成功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30台。
2006年
9月,该剧接受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台验收小组的验收,顺利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剧目。
11月,《十二月等郎》剧组进京参加“北京·湖北文化周”演出活动,26、27日在北京天桥剧场为首都观众演出,这是继《荷花洲头》、《闹龙舟》后,湖北花鼓戏再度亮相首都,赢得了首度观众的一致肯定。
12月,《十二月等郎》剧组赴汉参加了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荣获了展演一等奖第一名。
2007年
7月,大型现代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荣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9月,受中宣部邀请晋京参加了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戏剧展演活动,于9月11、12日晚在北京天桥剧场演出两场。13日冒雨到奥运建设工地和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北京昌平区北七家镇郑各庄村,开展了“走进奥运工地”、“走进新农村”慰问演出活动。
11月,《十二月等郎》参加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荣获艺术节最高奖—-文华大奖,以及文华剧作奖、导演奖、音乐创作奖、舞美设计奖、表演奖等五项单项奖。同时,该剧还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剧目奖”,主演曾菊获“最高观众喜爱的演员”奖。
12月,青年演员曾菊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23届中国戏梅花奖)。
2008年
4月与湖北职业艺术学院联合办花鼓戏委培班,招收了30名学员。
10月大型现代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入选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年度资助剧目;
10月陈芹芳荣获首届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节表演二等奖;
10月曹立洲荣获首届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节表演三等奖;
11月7日,《十二月等郎》剧组应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的邀请代表湖北出征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52台艺术作品登上艺术节的舞台。11月10、11日晚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湖北省优秀剧节目演出周”的重头戏,《十二月等郎》成功亮相上海大剧院,该剧浓郁的楚风楚韵征服了中外观众,除中国观众外,还有来自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外国观众观看了演出。
11月11日上午艺术节组委会组织召开了“湖北省优秀剧节目演出周”座谈会,来自上海艺术界的专家学者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沈虹光参加了座谈会。
11月11日下午,剧组带去的一台湖北花鼓歌舞专场节目在上海最热闹的商业区——城隍庙上演,10多个具有浓郁湖北风情的歌舞节目吸引了上海观众和观光客,赢来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11月17日我们受中国文化部的邀请进京赴国家大剧院参加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现代题材优秀剧目展演”,《十二月等郎》是全国受邀请的9台剧目之一。这是该剧组第三次晋京演出,11月18、19日晚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我们将该剧完美地呈现给中外观众,11月20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朝闻天下”栏目报道了该剧在京演出的情况。
11月该剧主要演员和合唱演员进京演出前赴天津合乐时,受天津西岸艺术馆“今晚听室内乐”主办方的邀请,座客西岸艺术馆,演唱了《十二月等郎》片断,让天津观众聆听了湖北籍歌唱家的精彩演唱。天津《今晚报》以“‘室内乐’推出新系列演出新歌剧《十二月等郎》将做客西岸艺术馆”和“室内乐欣赏别开生面《十二月等郎》好听好看”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11月22日剧组又赶赴浙江开始了为期10天的商演之旅。在杭州、绍兴、宁波三地演出了5场,该剧独特的样式、鲜明的抒情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打动了观众,得到了高度评价。在杭州演出时,浙江省政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领导及茅威涛等戏剧界同仁观看了该剧,他们称赞这个戏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内容好,而且艺术品位高。
2009年
湖北电视台的邀请拍摄完成了反映我院改革创新的专题片“艺海行舟立潮头”,片长五分钟,8月14日、19日在湖北公共频道“建国六十周年湖北辉煌成就展播”栏目中播出,获得好评。
请荆门电视台拍摄了反映我院花鼓戏委培生学习、练功情况的专题片《梨园新枝》,于7月28、30日在荆门电视台教育频道和公共频道播出,展示了我院培养艺术后备人才的成绩。
我们推出了“《十二月等郎》江汉平原行”活动,首站演出在荆州,共演出两场。荆州市荆州区委高度重视,以政府发文的方式号召全区党员干部和群众观看该剧。两场演出座无虚席,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吸引了现场的观众,博得阵阵掌声。
6月13日应麻城市委宣传部的邀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郑晓华携剧组到麻城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10月27、28日赴重庆参加第二届中国重庆艺术节,在重庆市南岸区文化中心进行了两场精彩的演出,重庆电视台、重庆商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重庆组委会还组织了专家座谈会,对剧目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12月建立了荆门市艺术剧院网站。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