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统计
《教育培训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20)》
教育培训及相关产业是指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系统和非学制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教育培训及相关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集合,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教育门类,以及其他门类中教育培训相关的产业。本分类将教育培训及相关产业范围确定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培训服务、教育培训管理服务、教育培训相关服务、教育培训用品及相关产品流通服务、教育培训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教育培训机构设施建设等8个大类。
2006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规定:“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这意味着将“4%”的目标的实现由2000年推迟到2010年。2010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又把这一目标推至2012年。
从1993年到2012年,4%这个数字就像一根敏感的神经,牵动着一个改革中的国家的各个方面。2000年提出4%的目标时,曾有联合国教育官员说,中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如贫困的乌干达”。为了它,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被人当面指出“政府说话不算话”。
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2021年,中央财政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安排1770亿元,增长4·3%;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198亿元,增长5·3%;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安排277亿元,增长7·7%;学生资助补助经费安排660亿元,增长16·3%。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0767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300525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8716348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965882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国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全国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775020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906373人,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下降1·41个百分点。
2022年5月,教育部召开第二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有关情况。据介绍,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提高了27·8个百分点,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民族素质得到稳步提高。
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在教育方面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5年提高到14年。
2025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35·7万人,在学研究生409·5万人,毕业生108·4万人。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1068·9万人,在校生3891·3万人,毕业生1059·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75·4万人,在校生1659·4万人,毕业生542·2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036·2万人,在校生2922·3万人,毕业生891·0万人。初中招生1848·8万人,在校生5386·2万人,毕业生1698·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616·6万人,在校生10584·4万人,毕业生1857·3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5·8万人,在校生91·6万人,毕业生17·7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584·0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2·0%。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