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仙女湖的名称源自1600多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所著《搜神记》中记述的“仙女下凡”美丽传说: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飞去,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神话传说
1600多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在他所著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很早很早以前,有六七位披着羽毛神衣的鸟仙,一边飞翔,一边寻找梦中的乐土,当她们飞到豫章新喻县上空时,立即被这里梦幻般的景色所吸引,于是飘落下来,化作美丽动人的青春少女。嬉戏、玩耍,连臂踏歌,玩到最开心的时候,情不自禁地脱下了身上的羽衣。此情此景恰巧被一位翩翩少年看到,惊叹之余,顿生爱慕之情。他悄悄地将其中一件羽衣藏了起来,然后满怀激情地走了过去。仙女们发觉后,霎那间花容失色,赶紧披上羽衣,腾空飞去。那位找不到羽衣的仙女,却无法飞离尘世。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她无奈地转过头来,用她美丽的双眼打量着走近的少年时,顿时被少年英俊洒脱的气质所吸引,两人一见钟情,缔结了一段仙俗奇缘。这个故事是古籍中关于“羽人”的最早记载,故事发生地就是仙女湖。
仙女湖的文化传统中,以仙文化深入人心。先秦以来,处在吴头楚尾的新余地区同时受到吴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新余建县后,仙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历史名人
唐代历史名人有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宋代历史名人有重臣王钦若、明代历史名人有权相严嵩,道教宗师葛洪,现代名人有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等。
《天工开物》由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编写,全书主要收录了当时农业、手工业等先进生产技术,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并非新余人,而是江西奉新人,但据历史考证,《天工开物》主要成书于其任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今江西新余市分宜县)教谕期间。当时,宋应星历经五次科举考试均不第,于是开始潜心编着《天工开物》等书籍。
傅抱石(1904~1965年),字庆远,曾用名长生、瑞麟,祖籍新余市渝水区北岗乡章塘村,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国画家、篆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傅抱石出生于南昌,7岁入私塾读书,11岁就到瓷器店学徒,开始自学绘画、篆刻。他从小极为崇拜石涛、吴昌硕(又名仓石)两位画家,由此改名抱石,自号“抱石斋主人傅抱石”。青少年时代的傅抱石家境极为贫寒,父亲去世得又早,全家仅靠母亲白天修伞、晚上给人浆洗衣服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在徐悲鸿、金原省吾、郭沫若等良师益友的大力提携下,傅抱石通过自身的勤奋学习,在绘画、篆刻等方面取得了较高造诣,留下了许多歌颂祖国、歌颂大自然且具有创新意义的国画作品,得到了海内外广泛好评。郭沫若曾言:“抱石作画别具风格,人物善能传神,山水别开生面,盖于旧法基础 山之上摄取新法,而能脱出窠臼,体现自然”,并将傅抱石与齐白石并称为“南北二石”。1959年,傅抱石与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合作绘制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是其经典代表作之一,毛泽东亲为此画题词,成为孤例。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