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方言
姜堰方言属江淮官话泰如片。主要特征是无全浊声母,全浊声母读送气清音;不分尖团,边鼻相混;无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之别;咸山两摄为三分,舒声韵都鼻化;鼻音尾韵母不分前后;有卷舌韵母,韵母单元音化、高元音化;有入声韵,都为喉塞尾,入声调值短促、分阴阳;次浊声母字多归阴平。姜堰方言内部一致性很强,差异不十分明显。西部俞垛镇、淤溪镇等镇与南部顾高镇、蒋垛镇等镇语音略有差异,各镇语音又都与市区语音稍稍有别。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明节(溱潼会船)
清明节(溱潼会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溱潼会船民俗活动又称“水上清明节”,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每年的清明时节,江苏省姜堰区溱潼镇及周边两百多个村庄家家户户都要祭奠自己的祖先。清明第二天,各家撑船划桨前往乱坟地祭祀无名阵亡将士,而后千余只供船、龙船、篙船、划船、拐妇船汇聚溱湖,共同参加表演、竞技活动,参与者和闻风而来的观众多达十万人。活动由多个环节组成,其程序依次为选船、试水、铺船、祭祀、赴会、赛船、水上文艺表演、送头篙、酒会、唱夜戏等。
2008年6月7日,清明节(溱潼会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遗产编号:ⅹ-2。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