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大学离退休处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湖南大学校园文化

湖南大学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1950年8月20日,毛泽东应时任校长李达的请求,题写了三个校名供湖南大学选择。1951年1月1日,学校在岳麓书院正门举行校牌升悬典礼。截至2021年,该校牌仍然悬挂于湖南大学办公楼正门。

校名校牌

校徽

1933年,湖南大学确定圆形校徽,其中间由湖南地图、岳麓山、湘江、青天白日及地球等图案构成,周边绘当时湖南大学的校训:忠孝廉节、整齐严肃。作者王强毅在《校徽释义》中指出,“本大学自宋创办岳麓书院以还,历时千载,遗规犹在,朱子所题‘忠孝廉节’,欧阳氏所书‘整齐严肃’,实为本大学历史上之瑰宝。曾经校务会议议决,取为校训,故绘入之,一以循书院之遗制,一以谋发扬我民族固有之精神。本大学为湖南最高学府,位于岳麓、湘江之间、形胜天然,故有湖南地形及山水之表示。本大学在沟通东西文化,发扬国学、科学,保持精神文明,注重物力创造,先本后末,渐及全球,故以湖南边界为外延线,线外绘一地球,自内外延,以完成本大学之旨趣。”

1986年,为纪念岳麓书院创建1010周年和湖南大学定名60周年,湖南大学专门设计了校徽,设计者为湖南大学1983级造型设计学生林伟,指导老师为陈涛。校徽以岳麓书院正门为中心,以岳麓山为背景,象征着湖南大学作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办学历史悠久,教育传统深厚。中心圆的上方是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湖南大学”校名,下方为校名英译“hunan university”。正下方的飘带上两组数字“976”和“1926”,分别为岳麓书院创建和湖南大学定名的时间。两侧共有十四瓣枫叶,代表当时(1986年)全校设立的14个系。
校徽

精神文化

校训

明朝时,朱熹所书的“忠孝廉节”碑曾嵌于岳麓书院尊经阁,现存石碑为清道光七年(1827年),山长欧阳厚均刊立。在古代没有校训一说,但以碑刻的形式公之于讲堂,并镶嵌于壁以为长久,实际上就是当时的“校训”。据此,在“实事求是”校训之前,湖南大学的校训便为“忠孝廉节”。

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前身之一)迁入岳麓书院旧址,时任校长宾步程将“实事求是”作为校训,制匾悬挂于讲堂。

1933年,“忠孝廉节,整齐严肃”的校训由时任湖南大学校长胡庶华提出并通过,其中“整齐严肃”取自清朝担任岳麓书院山长的欧阳正焕先生手书。

2001年,湖南大学师生花费一年时间,举全校之力讨论、确定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实事求是”指立足现实,夯实基础,追求真理,脚踏实地;“敢为人先”指着眼于未来和长远,敢于竞争、敢于创新,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实事求是,敢为人先”作为一个整体,二者的关系是:“实事求是”是“敢为人先”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设和发展湖南大学的基础,敢为人先”是“实事求是”的目标指向,也是建设和发展湖南大学的途径和手段。

校训

校风

湖南大学的校风为“博学、睿思、勤勉、致知”。

博学,即“博于问学”,源于岳麓书院注重博学之、审问之的教学特色,要求师生在治学上要广博、深远,善于在知识的瀚海中丰富自己。

睿思,即“明于睿思”,要求师生在博学的同时,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深入思考,达到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开放性,体现了岳麓书院教育传统中重思考的特色和要求。

勤勉,即要求学生“学而不厌”,是岳麓书院学规中的主要要求,提倡的是一种勤奋刻苦、努力向上的奋发精神。同时,也要求教师要 “诲人不倦”,爱岗敬业,潜心学术、乐于奉献。

致知,即要求师生“格物致知”,学以致用,知行统一,达到“明德”、“明理”的目的,体现了岳麓书院“务实行”、“重践履”的治学传统和湖湘文化“坚定德性、明习时务”的特色

校歌

1933年,湖南大学校歌确立,由教育家、湖南大学原校长胡庶华先生作词,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先生作曲。

歌词: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华与实兮并茂,兰与芷兮齐芳。楚材蔚起,奋志安攘。振我民族,扬我国光。

校歌歌词简洁典雅、内涵深远,旋律激昂优美、大气磅礴,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湖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秉承千年学府传统、发展学校文化的结晶。

校庆

湖南大学的校庆纪念日是公历10月2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湖南大学校长李达的诞辰纪念日。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