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中医药大学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湖北中医药大学办学条件

湖北中医药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14个学院,35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7个学科门类。
学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2月)
湖北中医药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科门类专业名称学制授予学士学位性质
医学及医学相关类中医学8医学
中医学5医学
针灸推拿学5医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5医学
中医骨伤科学5医学
医学检验技术4理学
卫生检验与检疫4理学
护理学4理学
中药学4理学
药学4理学
药物制剂4理学
药事管理4理学
中药资源与开发4理学
中药制药4理学
康复治疗学4理学
医学实验技术4理学
助产学4理学
眼视光学4理学
工学类制药工程4工学
医学信息工程4工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4工学
物联网工程4工学
管理类市场营销4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管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4管理学
物流管理4管理学
国际商务4管理学
健康服务与管理4管理学
理学类生物技术4理学
应用心理学4理学
医学影像技术4理学
文学类英语4文学
商务英语4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4文学
教育学类运动康复4理学
经济学保险学4经济学
注:数据统计截止至2022年04月15日。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拥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有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拥有4个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14个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有5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1个省级重点专科;临床医学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类别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医学、中药学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护理学、医学技术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临床检验诊断学、护理学、医学技术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药学、公共管理
参考资料:(截至2022年04月15日、2023年09月12日)
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5个)
序号学科名称学科带头人备注
1伤寒学李家庚“十一五”
2中医肝胆病学李晓东“十一五”
3中医肾病学王小琴“十一五”
4中医脑病学丁砚兵“十一五”
5中医传染病学陈盛铎“十二五”培育学科
6中医老年病学谭子虎“十二五”
7针灸学王华“十一五”
8内经学王平“十一五”
9中医诊断学邹小娟“十二五”
10临床中药学周祯祥“十二五”
11中药炮制学刘艳菊“十二五”
12药用矿物学黄必胜“十二五”
13中医护理学胡慧“十二五”
14中医药信息学沈绍武“十一五”培育学科
15中医文化学胡真“十二五”培育学科
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05月22日)
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
序号学科名称学科带头人备注
1中医学吕文亮2018年1月
湖北省重点学科(群)(7个)
序号学科(群)名称学科(群)首席负责人备注
1中医学吕文亮“十二五”优势学科
2中药学吴和珍“十二五”特色学科
3护理学胡 慧“十二五”培育学科
4中医传承与创新学科群王 华吕文亮“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群 “十四五”优势特色学科群
5中药发掘与产业发展学科群郑国华“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群“十四五”优势特色学科群
6中西医结合王小琴“十四五”优势特色学科
7管理科学与工程邓文萍“十四五”培育学科
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05月22日)
部分重点专科
类别名称
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专科肾病科、脑病科(神经内科)、针灸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肝病科、肾病科、脑病科(神经内科)、针灸科、骨伤诊疗中心、妇产科、推拿康复科
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骨伤诊疗中心、妇产科、推拿康复科、心血管病科、内分泌科、脾胃病科、肿瘤科、外三科、儿科、眼科、皮肤科、老年病科、肺病科、妇科、肛肠科、脑病科、针灸科、
注:名单仅部分收录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2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1654人,其中,专任教师122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48人。共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4人;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13人;拥有81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青年岐黄学者、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湖北省优秀青年社科人才;拥有一批湖北名师、湖北中医大师、湖北中医名师、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1名教授家庭入选全国教育世家,拥有18位首届全国教育世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道德模范、全省师德先进个人、“荆楚好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2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7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0人。
类别姓名
中国国医大师李今庸、梅国强、凃晋文
中国全国名中医陈如泉、王伯祥、孙国杰、姜惠中
岐黄学者王华、王平
长江学者吕文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刘松林、陈刚、王彦春
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张国军、马元春等
高层次人才刘洪涛、刘大会、刘义飞、李玉桃、刘增根、杜鸿志、郑军平、苟君波、贺建华
注:名单仅部分收录(截止至2024年05月)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湖北省品牌专业4个,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7个,中医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及首批湖北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5门、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重点专业
类别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药学、市场营销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中医学
湖北省品牌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
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药学、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湖北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中医学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中药资源与开发、市场营销
注:名单仅部分收录资料来源:(截至2023年10月)
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内经选读、伤寒论、针灸医籍选读、荆楚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实践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金匮要略、推拿学、医学心理学、营销策划、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学原理、针灸学(双语)、经络腧穴学、基础护理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英语翻译理论与医学翻译实践、医道访源-荆楚古代中医名家足迹探寻、外科护理学、药剂学、推拿治疗学、“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国际市场营销虚拟仿真实验
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5月)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6月,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一二三等奖数十项;截至2023年6月,全国中医药高校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5项。“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荣获“全国百强实践团队”,一批作品获“挑战杯”等国家级奖励、省级奖励,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项目夺得 2020年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冠军。

学校部分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奖项名称获奖年份
中药性状鉴别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
高等院校校园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湖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4年
自主办学 走特色发展的道路湖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4年
助教型多媒体课件应用于“中医伤科学”教学的初步探索湖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4年
中药鉴定学系列cai教学课件的研制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年
中医内科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年
中药真伪鉴别湖北省高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二等奖2005年

教学、实习基地

截至2021年8月,学校有实践教学基地184个:1所直属附属医院;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1所教学医院;41所实习医院;50个教学基地;41个合作实习点。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辖区各地、市、州、县,涉及高等院校、医疗卫生单位、卫生主管部门、医药公司、科研院所、工厂企业等不同性质单位。

教学、实习基地
类型单位名单
实习医院大冶市中医医院通城县中医医院
应城市中医医院阳新县中医医院
孝感市中医医院东风汽车公司茅箭医院
武汉市蔡甸区中医医院老河口市中医医院
宜城市中医医院台州骨伤医院
天门市中医医院武汉六七二中西医结合医院
公安县中医医院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黄梅县中医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
武汉市第五医院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汉川市中医医院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红安县中医医院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潜江市中医院
洪湖市中医医院咸宁市麻塘风湿病医院
云梦县中医医院郧县中医医院
随州市中医医院宜都市中医医院
浠水县中医医院赤壁市中医医院
武穴市中医医院钟祥市中医院
松滋市中医医院武汉紫荆医院
远安县中医医院舟山广安骨伤医院
罗田县万密斋医院南漳县中医医院
教学基地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
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宜昌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
武汉联合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临床检验中心
武汉中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声药业
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传承中医药研究院
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鄂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九州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迪安兰青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
庐山植物园武汉市塞力斯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武汉艾迪康医学检验有限公司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武汉市华大基因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武汉分公司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武汉市武昌区法院武汉市心和堂中医门诊部
武汉市洪山区法院-----------
合作实习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广东省邮电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远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宜昌人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江西汇仁集团
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李时珍制药集团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1中心医院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
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深圳恒生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
湖北省肿瘤医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武汉市第七医院(亚心七医院)武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武汉市石化医院硚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武汉市汉口医院江岸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江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深圳东湖医院青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荆门中心支公司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5月)

附属医院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拥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
直属类别医院名称
直属附属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国医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职业病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中医医院(襄阳市中医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黄石中医医院((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十堰中医医院(十堰市中医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宜昌中医医院(宜昌市中医医院、宜昌市职业病防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荆州中医医院(荆州市中医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鄂州中医医院(鄂州市中医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荆门中医医院(荆门市中医医院、荆门市石化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仙桃中医医院(仙桃市中医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黄冈中医医院(黄冈市中医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胃肠肛门病医院(武汉市第八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黄陂中医医院(黄陂区中医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江津中医院(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天门中医医院(天门市中医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公安中医医院(公安县中医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医院(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随州中医医院(随州市中医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洪湖中医医院(洪湖市中医医院、洪湖市类风湿病医院)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5月)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在恩施、襄阳、宜昌、十堰、黄冈、神农架、随州和潜江等8个地市州建立中医药产业研究院,设立30余项社会奖助学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高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和留学生教育;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纳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