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中医药大学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湖北中医药大学历史沿革

湖北中医药大学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湖北中医学院

1954年5月,经湖北省文教委员会批准,成立“湖北中医进修学校”。校址位于武昌花园山10号,第一任校长为门竹轩。作为湖北中医学院的前身,湖北中医进修学校建校之初,即为湖北省中医人才的培养中心。1954年至1958年期间,湖北中医进修学校共举办各种进修班(级)18个,培养脱产学习学员1446人,函授学员6369人。

1958年7月16日,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向湖北省卫生厅报送了《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转湖北省中医学院的规划草案》,年底湖北省卫生厅发出(58)卫教孙字第381号文,同意在编报人员编制计划时“按照改建为中医学院名额报出”,后经湖北省人民委员会批复建立“湖北省中医学院和附属中医院”。建院伊始,校本部有教职工91人,其中教师61人,全院各类在校生500多人。

1959年1月8日,湖北省中医学院成立,后于2月2日在武昌熊廷弼路51号召开了成立大会,并同时举行了全国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第一届武汉中医研究班学员毕业典礼。2月13日,学院举行了首届中医本科学生开学典礼。此后六年间,学院共招收中医专业本科生481名,接受转入本校的本、专科生251名,毕业194名。

1961年3月1日,湖北省委决定学院党的组织机构由总支委员会改为党委会,由刘志远同志任书记。1964年4月13日,学院更名为湖北中医学院。1966年1月25日,学院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40人。大会期问,选举产生了湖北中医学院第一届党委会和党委常务委员会,由陈任远任书记。

1971年至1976年,湖北中医学院招收了五届共1080名中医专业工农兵学员和563名西学中班学员。并于1972年5月成立了中医系、中药系,开办中药学专业。1978年,学院成为全国最早开办研究生教育的中医院校之一,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学院创办针灸学本科专业,招收首届学生51名。1986年,筹建骨伤科专业。1993年,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准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单位。

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是省属普通高校,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9月的省立护士学校。之后学校几经变更,在1939年11月至1943年5月为湖北省省立高级护士学校;1943年5月至1944年10月为省立医学院附设高级护士学校;1944年11月至1952年10月为省立医学院附设高级医事职业学院;1952年10月至1958年12月为省武昌卫生学校;1958年12月至1972年3月为武昌药检专科学校;1983年3月更名为湖北省药检干部进修学校(鄂政函【1983】12号);1983年9月更名为湖北省药检高等专科学校(鄂政函【1983】45号)。

两校合并

2003年6月23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湖北中医学院、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了新的湖北中医学院(鄂政函【2003】77号)。2010年3月18日,国家教育部同意学校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发函【2010】53号)。201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18年1月,湖北中医药大学进入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中医学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6月,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共建湖北中医药大学协议。2023年3月,湖北中医药大学加入武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11月19日,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成立。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