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
艺术特色
《红船启航》上卷落笔于中共二大的召开,因为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伟业真正完成”,详写的则是早期党组织的创建和中共一大的全过程,以及一大前的思想、文化、组织等方面的复杂斗争和国情、世情、社情的大趋势。这一时段的现成史料非常丰富,但丁晓平不满足于简单地取用,而是在对相关第一手材料进行仔细研读的基础上再作辩证分析,从而获得最接近历史真实的有说服力、公信力的叙事材料,然后灵活采取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的方法,将丰富的史料有机地纳入作品的叙事之中。如,对《新青年》重要专辑文章的细阅精研,对中国共产党自己创办的第一个机关理论刊物《共产党》有关信息的认真挖掘等,由此使自己得以最大可能进入到特定时代的思潮和舆论氛围,获取非虚构写作应有的历史现场感。
下卷的写作,作者致力于运用档案查询、当事人访谈口述、实地考察等田野调查的方法,发现发掘游船原型寻找、纪念船建造、纪念馆建设等大量的新鲜的细实的资料。不仅如此,丁晓平还十分注意对庞杂的历史资料作去伪存真的辨析求真,以确保作品采入史料的科学准确,如对张国焘《我的回忆》中多处误记考辨纠错,对出席一大代表人数是12人还是13人一一查考,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对史料采收的严谨之风。凡此种种的努力,使得《红船启航》全篇的叙事建立在厚实准确的史料基础之上,具有了某种学术性的充分的历史性。丁晓平说过,“历史就是史实和真相,保证作品的‘真实’;学术就是思想和观点,保证作品的严谨。”《红船启航》达成了作者所想要的“历史”和“学术”。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