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设有8院1部,开设36个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校区 | 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学制 |
---|---|---|---|
长沙基地 | 手工艺术学院(湘瓷艺术学院) | 产品艺术设计 | 3年 |
工艺美术品设计 | 3年 | ||
雕刻艺术设计 | 3年 | ||
首饰设计与工艺 | 3年 | ||
益阳校区 | 服装艺术设计学院 | 人物形象设计 | 3年 |
皮具艺术设计 | 3年 | ||
纺织品设计 | 3年 | ||
环境艺术设计学院 | 建筑设计 | 3年 | |
环境艺术设计 | 3年 | ||
展示艺术设计 | 3年 | ||
室内艺术设计 | 3年 | ||
视觉传播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 | 3年 | |
广告艺术设计 | 3年 | ||
包装艺术设计 | 3年 | ||
包装工程技术 | 3年 | ||
数字艺术学院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3年 | |
游戏艺术设计 | 3年 | ||
动漫设计 | 3年 | ||
摄影与摄像艺术 | 3年 | ||
湘绣艺术学院 | 刺绣设计与工艺(湘绣设计与工艺方向) | 3年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公共课教学部 | - | - | |
资料来源:备注:官网简介页面和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楚怡”名师4人;有产教融合领军人才34人,其中省级以上产教融合领军人才15人;有产业教授18人,湖湘工匠4人;有技术能手11人,其中省级以上技术能手9人;有技能大师40人。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教师500余人,拥有教学名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高级职称教师205人。类别 | 名称 |
---|---|
全国技术能手 | 董青 |
全国轻工技术能手 | 刘檬 |
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 | 谭子林 |
湖南省“楚怡”教学名师 | 张继荣、夏金凤、廖瑜、刘小玲 |
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 | 张继荣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学校建有教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湖南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8个。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校内实习实训场所125个,校外基地259个,其中省级以上实训基地16个;2024年,学校4门课程认定为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门课程立项为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2个。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a档)1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3个,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个,立项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a档) | 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群 |
国家级骨干专业 | 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刺绣设计与工艺、陶瓷设计与工艺、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
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服装与服饰设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平面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 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环境艺术设计生产性实训基地 |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 |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创新团队 |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 刘爱云技能大师工作室、黄永平陶艺大师工作室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湘绣传承与创新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 现代设计史、美学入门、中国工艺美术史 |
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中华刺绣、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少数民族服装与服饰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 |
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湖湘传统手工艺)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 |
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 湘绣设计与工艺(湘绣)、陶瓷艺术设计 |
湖南省“楚怡”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 |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教育集团 |
湖南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创新团队、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创新团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创新团队、“楚怡”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创新团队、“楚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创新团队、“楚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创新团队、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团队教学创新团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团队 |
湖南省“楚怡”名师工作室 | 刘英武工作室、胡隆文工作室 |
湖南省“楚怡”文化传承基地 | 传统工艺美术陈列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示馆、湘绣展示馆、工艺美术作品展示馆 |
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 |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群(国家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群 |
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优秀院(系) | 湘绣艺术学院 |
湖南省“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 湖湘工艺美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
湖南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湖湘工艺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
湖南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 | 湖湘工艺美术专业群、时尚服饰设计专业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 |
湖南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 园林景观电脑表现su+ps、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服装cad、手绘表现手法、陶瓷古彩艺术、环境设施设计、应用写作、现代商务礼仪、现代设计史、园林景观电脑表现、大学生创业法律基础知识与实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工艺美术史、室内插花艺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手绘表现技法、美学入门等 |
教学成果
2024年,学校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312项,学校女足在 2023-2024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女子高职高专组比赛中夺冠军;《高职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广告文案写作》《书籍设计与制作》等4本第三批中国轻工业“十四五”规划教材顺利验收,《创新思维与创业文化》《大学生劳动素养教育》2 本教材获评第五届“中国轻工业优秀教材”;学校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刘宇晴团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中获得银奖1项;学生参加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和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奖14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支撑地方性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湘字号”工艺美术专业群建设研究 | 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爱美融合课课链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全课程育人研究与实践 | 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基于“互融”理念的高职院校“四位一体”非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湘绣传承、创新、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五位一体”传承保护湖湘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实践 | 2018-2019年度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基于立德树人的创新创业教育“三融合”模式研究与实践 | 2018-2019年度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基于“慕课+翻转课堂”的服装cad课程设计与实践 | 2018-2019年度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爱美融合课课链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课程育人15年探索 | 2021年湖南省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支撑地方性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湘字号”工艺美术专业群建设研究 | 2021年湖南省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职业教育“技能+”精准扶贫研究与实践 | 2021年湖南省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怡心养德:“六位一体”阳光心育工作体系的实践 | 2021年湖南省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展演—展示—展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作品载体评价改革探索 | 2021年湖南省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赛课程+赛课堂+赛活动——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堂革命研究与实践 | 2021年湖南省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
突出思想性、人文性、艺术性: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 2021年湖南省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三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 2021年湖南省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精准扶贫模式创新 | 2017年湖南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基于“互融”理念的高职院校“四位一体”非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2017年湖南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2017年湖南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截至2025年1月,学校与完美世界控股集团、中国传媒大学共同牵头成立了全国数字创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核心单位参与建设了益阳市电子信息市域产教联合体,联合打造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现场工程师培养基地、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开放共享实训平台、职业技能与赛事培训基地等,共建湘绣艺术学院、湘瓷艺术学院、完美世界数字文创产业学院、酷家乐产业学院、万众珠宝首饰产业学院、广告产业学院、服饰产业学院等7个特色产业学院,依托产业学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湖南工艺美术职教集团等平台,与平台内企业开展多样化订单培养。
国际交流
截至2025年1月,学校当选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与泰国格乐大学、韩国世翰大学等学府建立合作关系;引入3名国外高水平专业教师,组织中外教师团队联合开发了4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及2本新形态教材,招收国际非全日制学员300余人,为马来西亚和在马中资企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刺绣技术技能人才,为在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资企业培训员工和培训本土员工130人。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