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26个二级学院,拥有80个本科专业。
院系本科专业基本情况(截至2024年5月)序号 | 学院 | 专业名称 |
1 | 前沿交叉学院 | 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院士卓越班)、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社会治理院士卓越班)、人工智能 、工程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业智能、工业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 |
2 | 微电子与物理学院 | 电子信息与集成电路院士卓越班、应用物理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3 | 数字传媒工程与人文学院 | 广告学、新闻学、汉语言文学、数字媒体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大数据管理与元宇宙院士卓越班)、人工智能(数字媒体与人工智能院士卓越班) |
4 | 经济与贸易学院 | 经济学、贸易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 |
5 | 财政金融学院 | 开设金融学(含卓越金融cfa)、金融科技、投资学、金融工程、保险学、财政学、税收学七个本科专业和绿色金融科技微专业 |
6 | 工商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工商管理(留学生专业) |
7 | 会计学院 | 会计学、会计(acca)、财务管理、审计学 |
8 | 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 酒店管理、行政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社会工作、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城市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应急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9 | 计算机学院 | 机器人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慧管理院士卓越班 |
10 | 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 | 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通信工程、控制工程领域)、机械(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工程领域)、智能装备与系统、智能交互设计 |
11 | 资源环境学院 | 资源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智慧能源与碳中和院士卓越班 |
12 | 理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卓越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据分析方向)、金融数学(金融计量方向)、经济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开发与测试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区块链方向) |
13 | 法学院 | 法学 |
14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15 | 外国语学院 | 商务英语、英语、法语 |
16 | 设计艺术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业设计 |
17 | 音乐学院 | 音乐表演本科专业 |
18 | 体育与健康学院 | 体育教育、健康服务与管理 |
19 | 国际商学院 | 会计学(与美国弗罗斯特堡州立大学(fsu)合办)、金融学(与英国西伦敦大学(uwl)合办) |
20 | 创新创业学院 | — |
21 | 卓越工程师学院 | — |
注:前沿交叉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合署办公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2个省级“十四五”重点学科,工程科学入选esi全球前1%学科。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24年3月)理论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中国语言文学 | 数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软件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工商管理学 | 设计学 | — |
以上参考资料: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截至2024年3月)金融 | 应用统计 | 国际商务 |
保险 | 法律 | 翻译 |
新闻与传播 | 电子信息 | 工商管理 |
公共管理 | 会计 | 旅游管理 |
工程管理 | 审计 | 设计 |
以上参考资料: |
湖南省省级“十四五”重点学科(截至2024年3月)学科类型 | 学科名称 |
---|
“十四五”重点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十四五”重点学科 | 理论经济学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一批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为代表,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副主任、国家基础科学中心主任、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首席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等在内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引智院士9名、“杰青”“长江”等专家学者和优秀企业家70人;
专职院士(截至2024年5月)荣誉称号 | 姓名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晓红 |
教学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19个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33个入选省级一流专业。截至2023年10月,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0门,1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1门“培优课程”,引进47门“慕课”课程。“绿色与智慧管理”院士团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省级以上专业(截至2024年5月)(仅列举部分)类别 | 内容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工商管理、物流管理、金融学、经济学、贸易经济、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会计学、酒店管理、保险学、法学、商务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审计学、行政管理、视觉传达设计 |
省级一流专业 | 工程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工程、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软件工程、财政学、汉语言文学、社会工作、审计学、新闻学、经济统计学、环境设计、商务英语、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法学、经济学、金融学、贸易经济、英语、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视觉传达设计 |
省级以上课程(截至2024年5月)(仅列举部分)类别 | 内容 |
---|
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 国际私法、国际私法、管理学原理、公司金融、web程序设计、国际商务a、传播学概论、算法导论、翻译理论与实践、财务管理学、税法、平面广告设计 |
国家精品课程 | 贸易经济学 |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走近湖湘红色人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网球、建筑力学、linux操作系统 |
合作交流
学校自2010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共培养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300余人。学校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爱尔兰、意大利、荷兰、韩国等国家的2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办学和校际交流关系。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