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大学子弟小学少先队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湖南大学历史沿革

湖南大学

历史沿革

岳麓文脉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于岳麓山抱黄洞下。

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州守李允则扩建岳麓书院,书院建筑的讲学、藏书、供祀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规制形成。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 “岳麓书院” 额,岳麓书院遂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安抚使刘珙在旧址复建因金军南下被毁的书院,保持了原有规制,并延请张栻主持教事,其后朱熹与张栻论学,史称“朱张会讲”,首开书院会讲先河。

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朱熹任湖南安抚使时,修整岳麓书院,亲订学规,并讲学其中。

元至元廿三年(1286年),在元朝政府的极力推动下,学政刘必大重建被蒙古军队烧毁的书院。元承宋制,书院办学继续发展,规制日趋完备。

元至正十八年(1368年),因元末战乱,书院毁于战火。

明弘治七年(1494年),经地方官员陈钢、杨茂元、王韬、吴世忠等多次修复扩建,岳麓书院主体建筑第一次集中在中轴线上,奠定了现存建筑基本格局。明代岳麓学术仍以朱张之学为正宗。

明正德二年(1507年),王阳明及其弟子先后至书院讲学,传播心学。

清康熙七年(1668年),巡抚周召南重建因明末混战被毁的书院,基本承明遗制,清代岳麓书院主要传授理学和汉学。

清康熙廿三年(1684年),巡抚丁思孔再修因三藩之乱被毁的书院,次年得康熙御书“学达性天”额及十三经等赐书十六种,便成现存书院中轴后部规制。

清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帝赐御书“道南正脉”额,岳麓书院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再次获得肯定。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吴荣光于书院内创立湘水校经堂,使其成为汉学研究的重镇。

清同治七年(1868年),巡抚刘昆重振书院,留下书院的最后形制规模,现存书院古建亦多经此次重修或重建。

清光绪廿三年(1897年),湖南时务学堂创办,后相继改为求实书院、湖南省城大学堂。

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在旧址上成立湖南高等学堂。学堂仍以书院为校舍,仅将“东西斋舍悉改新式”,而自大门以上,讲堂,文昌阁、藏书楼及周程朱张等祠堂,保留不变。

民国初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湖南高等学堂停办,未毕业的学生送到湖南公立高等工业学校和湖南高等师范学校继续学习。同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迁入湖南高等学堂旧址。

1914年,湖南公立高等工业学校按教育部令,正名为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17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奉教育部令停办。同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旧址,仍就岳麓书院基址扩建,并创辟实习工厂,从此麓山开始了工科教育建设。

1917年5月,杨昌济与朱剑凡、易培基、杨树达、胡元倓、刘宗向等人联名呈文湖南省政府,倡议将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址改办省立湖南大学;9月,湖南省政府正式在岳麓书院半学斋设立湖南大学筹备处。

1918年,杨昌济向湖南省政府的呈文改写成一篇题为《论湖南创设省立大学之必要》的文章,从振兴教育、培养人才、现实需要、传承历史、繁荣学术等方面更加系统、全面、充分地论述了筹办湖南大学的主张,并对未来湖大的发展规模、科目设置及经费投入提出了初步设想。

1924年,湖南省议会议决设立省立湖南大学,指定岳麓书院为校址,以工、商、法三专门学校改组之。

1926年2月1日,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公立商业专门学校、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三校合并,定名湖南大学,为湖南省省立大学,校名匾额悬于岳麓书院大门,并以岳麓书院校舍为第一院。

1927年,省立湖南大学更名为湖南工科大学;同年7月,湖南工科大学停办。

1928年4月,湖南省政府决定恢复省立湖南大学。

1937年7月7日,中华民国政府行政院正式批准省立湖南大学改为国立湖南大学,下设文、法、理、工、商五个学院,成为第十五所国立大学。

艰苦抗战

1938年4月,湖南大学图书馆被日军空袭炸毁,科学馆、多处学生宿舍以及暂居于岳麓书院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亦损失严重;国立湖南大学以英、德、法、日四种文字向中外文化界发表宣言,表达抗日战争到底的决心;9月,决定西迁湘西辰溪县城对河的龙头脑,并开始建造校舍;10月中旬起,学校师生分批到达辰溪,在龙头脑正式开课。

1939年4月起,日军22次轰炸辰溪龙头脑等地,湖南大学辰溪分校损失严重,艰难办学,长沙会战时期,湖南大学停办。

1941年4月至5月,日机再次轰炸岳麓山的湖南大学本部,岳麓书院御书楼、半学斋、静一斋等处均中弹倒塌,文庙大成殿及孔子像被彻底炸毁。

1942年,国立湖南大学奉教育部令设立工科研究所,该所矿业部招收了学校首届研究生。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15日,第四受降区受降仪式在湖南大学本部的科学馆和操场举行;10月,学校师生迁回长沙岳麓山。

1946年5月,国立商学院并入;8月,由国立湖南大学商学系和原国立商学院共同组成的国立湖南大学商学院宣告成立。

建国以后

湖南大学

1949年8月,湖南省解放后,湖南省立克强学院、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国立师范学院、私立民国大学归并到湖南大学,组成文艺、社会科学、教育、财经、自然科学、工程、农业等7个学院、25个系;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李达为湖南大学校长。

1950年4月,教育学院音乐系和音乐专修科师生调往武汉中原大学,工程学院水利系师生调往武汉大学;8月20日,毛泽东应李达的请求,亲笔题写了三个校名供湖南大学选择。

1951年3月,农业学院调出与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组成湖南农学院(今湖南农业大学)。

1952年10月,学校工程学院的矿冶系和矿冶研究所调出,与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的地质、矿冶学科和专业组建成立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11月,工程学院化工系师生调往广州并入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

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销,在其址上以湖南大学土木系为基础、与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的土木、建筑专业一起组建成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同时由湖南大学文教院的中文系、外文系、教育系和社科院的历史系、自然科学院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系组建成立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而湖南大学其他学科与专业也相继调出至其他高校。

1958年5月,教育部会同城市建设部,将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下放,归湖南省领导;6月,在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的基础上,成立湖南工学院。

1959年,湖南工学院恢复为湖南大学,增设文、理科,设十二个系,重新确定文、理、工综合性大学发展模式。

1960年7月,湖南大学铁道建筑、桥梁与隧道、铁道运输三个系和部分公共课教研室分离出去,另辟校址成立长沙铁道学院(今中南大学)。

1962年,湖南大学中文系、生物系并入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

1963年,成为部属重点高校,隶属于第一机械工业部;5月,湘潭电机学院五个专业并入湖南大学。

1965年3月,上海机械学院及南京机械制造学校汽车专业师生及有关实验设备调入湖南大学。

1966年至1971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学校停止招收新生。

1975年5月,学校贯彻上级“学朝农、办分校”的精神,筹办了湖南大学邵阳分校和衡阳分校,举办了内燃机、电工等培训班,后完全交地方政府管理。

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并在全国恢复高考招生。

1988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2月,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1998年,学校调整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湖南财经学院

1958年12月,湖南省财政干部学校、湖南省粮食干部学校、湖南省统计干部学校、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干部学校及湖南省商业干部学校等5所财经类干部学校合并,组建成立湖南省财政贸易干部学校,校址为岳麓山下的石佳冲。

1960年,在湖南财政贸易干部学校的基础上成立湖南财贸学院,属本科院校,为湖南省属高等学校,并于当年招收了学院首届学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院停止招生。

1969年10月,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将学院改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第九大队,后改属湖南省“五七”总校分管。

1970年12月,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下达《关于省“五七”总校成立财会训练班的指示》,第九大队依此更名为湖南省财会训练班。

1973年3月,湖南省革命委员会财贸办公室决定将湖南省财会训练班改为湖南省财会学校,为中专学校。

1978年12月,教育部批示,同意在湖南财会学校的基础上恢复湖南财贸学院,更名为“湖南财经学院”。

1979年1月,正式恢复建立湖南财经学院,归属湖南省领导,为省属高等学校。

198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南财经学院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与湖南省双重领导,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为主,成为部属高等学校。

1986年6月,湖南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并入湖南财经学院。

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

1979年2月,国家科委批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组建湖南省计算机专科学校。学校由国家科委出资,湖南省科委承办。校址选在湖南省计算技术研究所附近,即长沙市麓山南路327号。并于当年招收了学校首届大专计算机专业学生。

1993年,湖南省政府批准,湖南省计算机专科学校和湖南省计算技术研究所(1972年成立)合并,组建新的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并保留湖南省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名称。

合并发展

2000年4月20日,湖南大学与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湖南大学;10月,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成立,成为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56所研究生院之一。

2001年2月,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2月,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2年,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湖南大学。

2007年,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9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2010年6月,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10月,由科技部批准组建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

2011年1月,获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5月,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湖南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继续重点共建湖南大学;6月,与国家保密局共建的湖南大学国家保密学院挂牌,成为全国12所国家保密学院之一。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1月,首批入选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3年5月,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7月,入选国家“2011计划”;11月,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组建的“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揭牌;同月,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在湖南大学正式揭牌运营,成为全国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

2015年5月,湖南大学、深圳市人民政府、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三方共同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决定在深圳联合创办湖南大学罗切斯特设计学院(深圳)。

2016年6月,入选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十三五”期间共建高校名单;8月,签约进驻湖南湘江新区“两山一湖”双创基地,打造“创新创业中心”。

2017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2月,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9月,与湖南省肿瘤医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0月,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2019年2月,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5月,入选教育部首批15家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7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12月,依托湖南大学建设的“中国工程科技联合创新中心—湖南工业创新中心”揭牌。

2020年6月,湖南大学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成立;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12月,入选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对学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

2021年1月,首批加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同月,与长沙市政府签署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框架合作协议;10月,加入长沙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发展联盟;11月2日,湖南高校首个半导体学院的成立。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3月,入选“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9月,湖南大学无锡半导体先进制造创新中心正式揭牌;11月2日,湖南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在苏州相城经开区正式揭牌成立。

2023年7月11日,湖南大学与湘潭市政府签订协议,湘潭市政府将湘潭市中心医院作为湖南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双方共建湖南大学附属医院。10月26日,湖南大学—中国移动产业智能联合研究院在湖南大学挂牌。11月,湖南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网络空间安全”“城乡规划学”站点入选2023年湖南省新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名单。12月22日,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正式开工。

2024年6月4日,长沙市政府与湖南大学签订共建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协议,湖南大学向长沙市第三医院授予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牌匾。2024年7月,湖南大学作为第二批试点高校成功入选“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

2024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工作的通知》,湖南大学成功入选。同月,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名单。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