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15个本科教学单位,28个本科专业,36个专业方向,涵盖美术学类、设计学类、艺术学理论类、戏剧与影视学类、教育学类、工商管理类、机械类和建筑学类8个专业类,形成了以艺术学学科门类专业为主,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学科门类专业相互支撑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院系 | 专业 |
---|---|
中国画学院 | 中国画、书法 |
绘画学院 | 油画系、版画系、壁画与综合材料艺术系、水彩画系 |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 雕塑、公共艺术 |
实验艺术学院 | 跨媒体艺术、实验绘画 |
艺术教育学院 | 美术教育、艺术教育 |
影视动画学院 | 动画、中外合作办学(中韩动画班)、数字媒体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 |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摄影 |
时尚艺术学院 | 服装与服饰设计、纤维艺术、表演 |
环境艺术学院 | 环境设计、风景园林、艺术与科技 |
工业设计学院 |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
手工艺术学院 | 陶瓷艺术设计、工艺美术 |
艺术人文学院 | 艺术史论、艺术设计学、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 |
创新学院 | 设计创新、艺术与科技、信息艺术设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设计、服务设计、交互设计、社会创新 |
公共课部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截至2024年12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院校之一,2005年成为国家首批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授权点。2021年获批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有艺术学、设计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美术与书法、设计、文物、风景园林、戏剧与影视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3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个,美术学被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 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 |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 艺术、文物与博物馆 |
省级重点学科 | 美术学、设计艺术学 |
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美术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900余人,学校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0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1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3人,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楚天园丁奖获得者各1人,楚天名师 1 人、楚天学者 1 人,“湖北产业教授”5人,特聘教授40人、客座(兼职)教授及高层次专门讲学人选300余人。类别 | 名单 |
---|---|
全国优秀教师 | 张导曦 |
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周益民、许奋、张昕、官汉蒙、陈孟昕、周向林等 |
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 | 张导曦、周益民、许奋、卢斌、周向林、梁远钢、张昕、官汉蒙、陈孟昕、徐勇民、魏光庆、李峰等 |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 陈晶、张炼 |
湖北产业教授 | 郑素霖 |
湖北省楚天学者主讲教授 | 李松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获评年份 | 级别 |
---|---|---|---|
中国画专业教学团队 | 徐勇民 | 2009年 | 省级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建有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6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1+3”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昙华林艺术区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绘画、雕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国画、工艺美术、公共艺术、动画、书法学、陶瓷艺术设计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工笔人物画(负责人:熊明非)、水彩画创作(负责人:刘寿祥)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水墨人物写生、双向素描 |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 艺术设计、雕塑、中国画、动画 |
湖北省级精品课程 | 泥塑(负责人:项金国)、石版(负责人:郭召明)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中国画、动画、艺术史论、工业设计、风景园林 |
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 | 绘画、艺术设计、雕塑 |
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绘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动画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 | 公共艺术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 |
湖北省研究生创新基地 | 湖北省服装设计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
湖北省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项目 | 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 |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改革试点项目”1个,中央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1个,“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项。历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国赛银奖1项,铜奖3项,入选奖1项,并获批设立“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学校五十三梯”漫评团队获“2021年湖北省十佳基层网评阵地”称号,《画说马克思》项目入选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学校本科教学实行1年通识艺术基础教育、3年不同专业(方向)教育的“1+3”视觉艺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设立“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提升计划”,实行“视觉艺术基础通识教育平台+跨学科(专业)教育平台+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教育平台”的培养模式。
成果名称 | 负责人 | 获奖时间 | 获奖等级 | 授奖单位 |
---|---|---|---|---|
“1+3”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 | 许奋、刘茂平、张杰、雷克勤、王有红 | 2013年 |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构建以“江汉平原”为地域文化特色的水彩画教学体系 | 刘寿祥、刘智平、许海刚、陈国庆、韩鄂生、余晓君 | 2013年 |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高等美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许奋、刘茂平、张炼、朱丽莎、刘锟、易大方 | 2018年 |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环境艺术设计“周进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验 | 周彤、王鸣峰、张进、何凡、吴宁、黄学军、梁竞云、詹旭军、朱亚丽 | 2018年 |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6月,学校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十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40所院校签署合作协议,开展教师讲学、中青年教师访学、艺术家驻留、交换留学、短期游学、工作坊教学、国际展览等活动。经教育部批准,自2013年起,学校与韩国韩瑞大学合作举办动画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校每年举办、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和专业展、名家作品展、师生作品展等30余项。
2025年4月,湖北美术学院与西班牙画家和雕塑家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