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友会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历史沿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历史沿革

北荒建校

1958年7月19日,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创办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并兼任第一任校长。由于建校准备时间仓促,校址暂设在黑龙江省密山县(现密山市)裴德镇北1·5公里处的山脚下。学校最初名为铁道兵农垦局农业大学,后改称铁道兵农垦局八一农业大学、八一农学院,由铁道兵农垦局领导。1959年6月,经国务院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命名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归农垦部直接领导,校庆日定在8月1日。

学校初创时,办学基础薄弱,仅有8栋旧平房,其中包括14间教室、4间实验室、4架天平、24台显微镜和5000册有参考价值的图书。8月25日,学校正式开学,初设农学、农机、农经、畜牧四系并四个专业。因校舍紧张,畜牧系学生被分到牡丹江军马场成立畜牧分校,1959年1月与学校脱离。1959年8月,其他三系合并为国营农场管理系,下设农学、农机、畜牧、修配等专业班,从1959年起,学校参加全国统一招生并改为全日制办学。

艰苦办学

1958年12月,学校成立科学研究委员会,提出24个科研项目,积极开展科研工作。1961年出版发行第一部教材——《国营农场经营管理学》,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国营农场经济问题的著作。在王震校长的协调下,学校从北京农业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东北农学院等全国各地高校先后选调教师和毕业生来校工作,师资队伍慢慢地扩大。1962年10月20日,周恩来总理任命姜瑞元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长。从建校起,学校就自觉继承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抗大校风”,形成勤奋、朴实、团结、求实的校风,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

逆境求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被打乱,被迫停止招生三年。1968年9月农垦部军代表下文将学校划归黑龙江省建设兵团领导。1971年1月,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下令将学校撤销。校名先后两次被自行更名为军垦大学、东北农垦大学,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垦大学”。1976年兵团撤销,校名又改为“黑龙江农垦大学”,直到1978年10月,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名得以恢复。

改革发展

1977年开始,学校走上了稳步发展的办学道路,在历届党委的领导下,逐步发展壮大。学校将原有的9个专业调整合并为4系5个专业,学制从1年到3年不等都设立为4年。1978年,按照教育部的指示开展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多年以来学校不断加大办学力度,在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层次,扩大规模,招生数量逐年上升。1979年起,军训工作列入教育计划,由部队教官进行训练。同年,学校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开始招收研究生,1990年国务院批准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0年8月1日,老校长、国家副主席王震来到学校,与全校师生共庆建校32周年。1993年,王震副主席去世后,其夫人拿出部分积蓄,设立八一农大“王震教学科研基金”。至2002年,学校共有涉及3个学科门类的7个硕士点,本科专业也由1978年的5个增加到22个。

迁址大庆

2002年12月31日,黑龙江省政府正式做出同意学校迁建至大庆市的决定。2003年1月19-20日,学校召开第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全力推动新区建设。新校园于10月20日开课,并于11月28日,举行迁校庆典。2005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4年,学校荣获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2015年6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20年,省教育厅认定为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2022年,学校荣获“省级文明校园”称号和黑龙江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至2024年,学校获评首批“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2024年7月3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克山)中心成立签约揭牌仪式在克山县举行。

2025年5月15日,民革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支部成立。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