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合肥工业大学办学条件

合肥工业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设有84个本科招生专业;截至2025年6月,设有23个学院(部)。

合肥工业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本科专业(类)
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智能感知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宣城校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理)、应用化学(工)、能源化学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宣城校区)、工程力学、测绘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工业设计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环境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宣城校区)
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
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宣城校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药学、食品营养与健康
合肥工业大学数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印度尼西亚语
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先进载运工具)、智能车辆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智慧交通
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网络与新媒体
卓越工程师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体育部——
合肥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截至2024年9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高质量完成了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顺利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类别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地质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
(数据截至2024年9月)
国家重点学科
学科等级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重点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重点学科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重点学科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重点学科
(数据统计截止至2024年9月)
省重点学科
类别名称
省重点学科(a类)机械工程
省重点学科(b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矿床学岩石学矿物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结构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企业管理、车辆工程、构造地质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材料物理与化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岩土工程、化学工艺、食品科学
(数据统计截止至2024年9月)

学位授权点
学位授权点
类别名称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化学、地质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美术学、设计学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金融、国际商务、应用统计、法律、社会工作、翻译、新闻与传播、建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风景园林、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设计
(数据统计截止于2024年10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工作成效显著。学校有专任教师超2400人,其中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10余人,省部级人才300余人。

师资力量(部分)
类别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吴剑旗(双聘)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吴信东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高敏锐、汪萌、龙建成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洪日昌
国家级教学名师朱士信、杨善林
省级教学名师朱士信、王左辉、江立成、张崇高、鲁道荣、宋传中、蒋建国、胡学钢、李学良、张辉、朱家诚、方敏、宣天鹏、徐科军、陈新生、朱华炳、唐烁、姚日生、朱晓临、檀江林、高飞、侯整风、黄志斌、程继贵、张本照、张洪斌、杨志林、叶明、张建设、何建民、李早、黄康、刘丽、梁昌勇、崔鹏
(截至2024年9月)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4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6门,建设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含原mooc)85门,省级线下一流课程42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60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含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项目)18门,建设各类校级课程项目58个。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入选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单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等。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17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2个。

质量工程(部分)
类别名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汽车制造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械与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测控技术实验中心、机械工程实习实训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训中心、知识产权实训中心、高分子材料工程示范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工程示范实验中心、智慧经济实验中心、化工工程实训中心、能源化学工程实训中心、网络安全与攻防实训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产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工模拟与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智能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空间经济数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工业设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物联网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化学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城乡规划、市场营销、环境设计、地质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物流管理、工业工程、金融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资源勘查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管理信息学、工程训练、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化工原理、机械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汽车设计总论、高等数学a、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矿床学、材料成形技术基础、高温高压综合化学实验、创新创业教育、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企业管理学、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数值分析(双语)、大学生心理健康、典型零件及工模具用钢的热处理与组织演变、基于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工程机械高端装备智能运维、三坐标测量机虚拟仿真实验、中国民间艺术
国家级教学团队电子商务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团队、工科数学基础课教学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决策科学与信息系统技术教师团队、新能源电力系统科学与技术教师团队
(截至2024年9月)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5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部教材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和“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学校成功举办了安徽省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5项省级a类赛事,7项b类赛事,承办第七届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各学院举办和参加各类赛事近百场,各项赛事成绩优良。学校学子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多项排行榜赛事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学子获得高教主赛道银奖4项、铜奖1项,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1项。2020-2021学年,大学生学科及技能竞赛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535项,其中国际级87项,国家级521项,省部级927项。

学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1项。4部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目前在校本科生3·3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3万余人、博士研究生0·2万余人。有84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4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挑战杯”金奖等一系列优异成绩。学校2021-2023连续三年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全国排名前十,《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中四项榜单进入全国十强,创新创业教育始终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一百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与多所国(境)外知名大学实施各类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开展合作办学、跨文化交流与实践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学校有来自各大洲六十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合作与交流院校一览
国家和地区院校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戴顿大学、特洛伊大学、丹佛大学、鲍尔州立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北亚利桑那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东华盛顿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弗雷斯诺分校、洪堡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州曼斯菲尔德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塞勒姆州立学院、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普韦布洛分校、北德克萨斯州大学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斯图加特大学、德累斯顿理工大学、慕尼黑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哥廷根大学、海德堡大学、弗莱堡大学、康斯坦茨大学、柏林洪堡大学、不莱梅大学、科隆大学、图宾根大学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瑞尔森大学、多伦多大学、里贾那大学、西蒙菲沙大学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科廷科技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昆士兰大学、弗林得斯大学、莫纳什大学、西澳大学
英国卡迪夫大学、利物浦大学、东安格利亚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苏塞克斯大学、谢菲尔德哈雷姆大学、纽卡斯尔大学、考文垂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阿尔斯特大学
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
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
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
匈牙利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
韩国忠南国立大学、国民大学
台湾地区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中兴大学、台湾科技大学、义守大学、云林科技大学、逢甲大学、静宜大学
香港地区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澳门地区澳门城市大学、澳门大学
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工程学院
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文化大学
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9月)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