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建成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人文社科基地等74个。立项时间 | 名称 |
---|---|
2010年 |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2011年 | 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2019年 | 煤炭安全生产与清洁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以上表格内容来自参考资料:(截至2021年6月) |
类别 | 名称 | 立项时间 |
---|---|---|
部级科研平台 |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04年 |
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06年 | |
矿山时空信息与生态修复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 2007年 | |
煤矿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07年 | |
煤矿瓦斯地质与瓦斯灾害防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 | 2009年 | |
深井岩层控制与瓦斯抽采技术应急管理部科技研发平台 | 2015年 | |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直驱电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5年 |
河南省结构功能性金属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年 | |
河南省空间大数据获取装备研制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年 | |
河南省煤矿机械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8年 | |
河南省光电检测与传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20年 | |
河南省矿产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20年 | |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 河南省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2012年 |
河南省矿山电气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 | 2012年 | |
河南省低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2012年 | |
河南省生态建筑与环境构建工程研究中心 | 2015年 | |
河南省非常规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2018年 | |
河南省固废资源化利用与绿色建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2018年 | |
河南省采空区场地生态修复与建设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019年 | |
河南省制造智能化技术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 2019年 | |
河南省矿业信息感知与智能分析工程研究中心 | 2020年 | |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国际联合实验室 | 2013年 |
河南省煤矿岩层控制国际联合实验室 | 2014年 | |
河南省地下空间开发及诱发灾变防治国际联合实验室 | 2016年 | |
河南省非常规能源地质与开发国际联合实验室 | 2017年 | |
河南省高性能轻金属材料及其数值模拟国际联合实验室 | 2017年 | |
河南省煤矿安全与职业危害防治国际联合实验室 | 2018年 | |
河南省智能装备直驱技术与控制国际联合实验室 | 2020年 | |
河南省煤炭清洁利用国际联合实验室 | 2021年 | |
河南省先进电子封装材料精密成形国际联合实验室 | 2021年 | |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 | 2005年 |
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 | 2006年 | |
河南省矿山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12年 | |
河南省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采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 2016年 | |
河南省地下工程与灾变防控重点实验室 | 2017年 | |
河南省煤炭绿色转化重点实验室 | 2017年 | |
河南省深地材料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18年 | |
河南煤矿装备智能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2020年 | |
研究基地 | 中原地区土地资源综合监测与持续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 2012年 |
培训基地 | 河南省创新方法培训基地 | 2011年 |
煤炭协会工程研究中心 | 全国煤炭行业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工程研究中心 | 2015年 |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 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 2013年 |
河南省工业设计中心 | 河南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中心 | 2022年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6月)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19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2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项,国家社科基金78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46亿元,2024年立项总额达7·12亿元;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5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4项;sci收录论文8158篇,“三报一刊”、cssci来源期刊及ssci收录论文1157篇;授权发明专利3202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有效专利持有量2585项,位列河南省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十强”高校第2位,居全国高校百强。
截至2009年8月,河南理工大学在国际上首创瓦斯地质学科,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负责组织编制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创建中国陆相痕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模式;最早在中国开展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研究,创立分段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建成永磁直线电机驱动无绳提升试验系统。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配套技术的研究 | 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煤矿冲击矿压电磁辐射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及其应用 | 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 | 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防治煤自燃的高效阻化方法与关键技术 | 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高瓦斯突出煤层强化卸压增透及瓦斯资源化高效抽采关键技术 | 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煤层瓦斯安全高效抽采关键技术体系及工程应用 | 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复杂地质条件储层煤层气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3月,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纸质图书378万余册,电子图书506万余册;中外文纸本期刊1500余种、电子期刊2·5万余种;中外数据库36个,综合档案2·7万余卷2·2万余件,人事档案近3800份,构建了纸本资源与数字资源共存、镜像资源和远程资源共生、购置资源与自建资源共举,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特色突出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拥有馆舍6座(包括图书馆3座、档案馆、校史馆和工人大罢工纪念馆各1座),阅览座位6200余席。图书借阅区34个。
学术期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河南理工大学主办的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逢双月底出版,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刊物的重要收录源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级科技期刊。issn号为:issn1673-9787,cn号为:cn41-1384/n。该刊以矿业工程为特色,主要发表校内外专家撰写的矿业工程类学术论文,包括矿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矿山地质与矿山测量工程以及矿山建设,煤炭综合利用,煤层气开发与利用,矿山环境治理等栏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暨《中国期刊网》收录;被《中国地质文摘》、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等重要文摘杂志收录。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性研究期刊,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理工大学主办。issn号为:issn1673-9779,cn号为:cn41-1376/c。该刊主要栏目有:山阳文化与历史研究、煤文化研究专栏、信息与知识传播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学与语言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研究生学术研究等。《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暨 《中国期刊网》收录。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