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疾控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简介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心简介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身为河南省卫生防疫站,成立于1953年。2003年11月,经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撤并省卫生防疫站、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组建成立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定编制470人(2022年调增至496人),规格副厅级,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2006年2月主体搬迁至郑东新区,占地80亩,原纬五路老院区保留预防医学门诊部等机构。两院区总建筑面积36190㎡,其中实验室面积18405㎡。

中心设立9个副处级业务所(中心):公共卫生研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免疫预防与规划所、卫生检测检验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研究所、地方病预防控制所、结核病预防控制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研究所;6个副处级职能处室:行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药械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另有14个直属科室。

中心共有在编在岗人员439人。其中,博士22人,硕士233人;专业技术人员399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34人。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164人。曾获全国劳动模范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3人,中原名医2人,省管优秀专家5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人,全国性专业学术团体兼任职90余人,现任郑州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导师13人。

中心建有全省卫生系统唯一的bsl-3实验室、51个bsl-2实验室(含10个加强型bsl-2实验室和2个加强型移动bsl-2实验室)、省a级spf动物实验室、菌(毒)种保藏中心、国家级艾滋病确证实验室、who认证的脊灰实验室、结核病参比实验室、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项目实验室,以及首批“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区域中心实验室等。拥有全省疾控系统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传染病病原生物重点实验室,建有省发改委传染病分子医学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拥有省医学重点学科6个(传染病学、食品安全、医学寄生虫学、慢性病流行病学、地方病学、艾滋病学);省医学重点实验室8个(河南省艾滋病防治研究实验室、河南省结核病参比实验室、河南省病原微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免疫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寄生虫病原与媒介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食源性疾病病原学溯源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拥有各类仪器设备总价值1·56亿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通过国家认可委的认可和原卫生部的计量认证,认证认可项目达976项,目前已经获5项国家检测检验认可资质。被商务部第一批授予“定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2014年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被原国家卫计委确定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河南分中心”。

中心拥有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3个(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优秀科技创新型团队、艾滋病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研究团队、河南省食品安全创新型科技团队),获批“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首个“河南省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基地”。先后获得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0余项。其中,“消灭丝虫病研究”“新布尼亚病毒发现及其致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预防控制”分别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河南省医药卫生类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空白。2014年以来,主持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1项,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项目71项,市厅级项目240项;科研项目经费16227·5万元;获省级科技奖12项,市厅级科技奖98项,发表学术论文1353篇,其中sci收录104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达到45·54。

2011年以来,中心连续4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7年,在原国家卫计委开展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范化建设评比中,位列全国第八名。多次被原国家卫计委授予“卫生应急先进集体”“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抗震救灾中先后被人社部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被原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被中组部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1年荣获国务院食安委授予的首届“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2年荣获“第20届国家青年文明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更新日期:2024年8月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