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格局
综述
河南博物院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河南博物院主展馆的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冠部为方斗形,上扬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取中原“黄土”“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主馆正面从上至下有浅蓝色的透明窗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主体展馆位于院区中央,后为文物库房,四隅分布有电教楼、综合服务楼、办公楼、培训楼等。整体建筑结构严谨、气势宏伟,造型古朴典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点。按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新馆内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内有自动消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文物保护系统、电教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等设施。河南博物院展厅
基本陈列
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
“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以中原的建都历史为主线,以中原文明发展历史为纲,以世界文明背景为参照,展示华夏民族的文明发展轨迹,再现中原文化的悠久与辉煌,以及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基本陈列位于主展馆1、2、3层,共分10个展厅,由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东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七部分组成,遴选超过500件(套)馆藏文物,展出围绕各个历史时期中原都城文化以及都城中的人文生活进行解读。
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陈列
陈列展览地点为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一楼展厅,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打破旧世界,第二部分为建设新家园,第三部分为走进新时代。
丹淅吉金——中原楚国青铜艺术
陈列展览地点为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四楼13厅,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食器——自羊徂牛,鼐鼎及鼒,第二部分为酒器——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第三部分为水器——盥帨于下,有盘有匜,第四部分为乐器——钟鼓锽锽,磬管锵锵,第五部分为兵器、车器、杂器——干戈戚扬,爰方启行。主要展出河南淅川县楚国贵族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按照青铜器用途分类,集中展现中原楚系青铜艺术的基本面貌。
中原古代石刻艺术
陈列展览地点为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一楼西侧15厅,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汉代画像石刻,第二部分为陵墓石雕,第三部分为墓志,第四部分为佛教造像。系统介绍石刻艺术的4种表现形式,展现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意趣。
临时展览
鲁迅的艺术世界
鲁迅的艺术世界由河南博物院和北京鲁迅博物馆主办,展览的展品均为鲁迅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原件,希望通过展览向观众揭示鲁迅艺术世界的精神层面。
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
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由家园、分封、天工、文脉四个单元组成,展览共展出145件中原文物。第一单元“家园”主要展出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遗址、新郑望京楼城址、新郑郑韩故城遗址、淅川楚墓群、永城西汉梁王墓群、隋唐洛阳城遗址、唐恭陵和北宋黄陵的部分出土文物。第二单元“分封”通过中原地区的出土青铜礼器、兵器和乐器,再现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第三单元“天工”从青铜铸造、玉器琢磨和瓷器烧造三方面,呈现中原地区的工艺美术与工匠的智慧。第四单元“文脉”回顾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与发展变迁过程,包括商周时期的礼乐文化、西汉时期确定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以及佛教与道教相互吸纳及构成的民间信仰。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