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哈尔滨工程大学文博在线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术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实验室研究分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6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1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9个;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2个。
科研平台
平台级别科研平台名称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海洋航行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导航与海洋智能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极端海洋环境波动场前沿科学中心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复杂动力学与控制科技工业创新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先进船舶动力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船舶导航与控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先进船舶材料与力学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船舶特辅与水下装备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先进船舶通信与信息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极地装备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特种材料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深海工程装备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信息保密与防护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核安全与先进核能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船舶智能系统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科学与工程数学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航行器跨介质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与商务智能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水下推进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特种运载平台先进电能变换与能量管理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光子材料与器件物理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重点学科实验室核安全与仿真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多体船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导航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船舶控制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动力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纤维集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船海装备智能化技术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能安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极地海洋声学与技术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 水下作业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船舶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现代制造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船舶与海洋控制工程实验室、导航仪器工程实验室、新一代网络信息保障工程实验室、船舶结构冲击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先进材料及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新一代网络技术与信息保障重点实验室、核动力装置性能与设备重点实验室、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海洋新能源与防护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精度卫星导航及海洋应用重点实验室、环境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工程应用数学重点实验室、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力学重点实验室、多学科协同认知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低碳清洁能源动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数据来源:截至2024年5月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学校曾先后研发中国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两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智能船舶等多项重要科研成果,为三体搜救艇、万吨集装箱船等多项国家高新技术船型及深海工程装备研发提供技术支撑。承担各类项目超1万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80余项。

科研成果
类别成果
科学技术学校船海核领域技术储备较强,水下机器人、船舶减摇、船舶动力、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水下探测、高性能船舶设计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学校为中国首条三体搜救艇、万吨集装箱船、豪华游轮、钻井平台等新船型开发及深海工程装备研发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
研究发明具有中国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中国空白的重大科学研发成果;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科研发明成果曾位列世界第一;学校是中国首座数值水池虚拟实验系统的联合牵头研制单位;是中国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两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智能船舶核心设计研发单位;学校研制的“悟空号”深潜器成功自主下潜至10896m,是中国自主下潜最深的无人无缆深潜器
科研奖项1982年6月,由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承担的上游二号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海上对接试验获得成功,填补了中国三厘米反电磁波辐射被动雷达导引技术的空白,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研制深水高精度水下综合定位系统,保障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多次深潜任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项目62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0余项。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
注:仅部分列举(截至2024年5月)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9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位于校园东部,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图书总量769·99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284·54万册。订购sci、ei、elsevier、springer、wiley、iel、cnki等中外文数据库131个,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7·91万种,中外文电子图书485·45万册,中外文电子版学位论文1700·6万余篇。

学术期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创刊于1980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哈尔滨工程大学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期刊,为月刊。该刊曾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黑龙江省政府“优秀期刊奖”等多项荣誉。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等重要数据库收录。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报),2002年创刊,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唯一英文会刊,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并与国际出版集团springer联合出版发行,为季刊。该刊曾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科技期刊”等多项荣誉。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荷兰scopus等重要数据库收录。

《智能系统学报》,2006年创刊,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刊,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主办,是双月刊。该刊曾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科技期刊奖”、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等多项荣誉,5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英国inspec等重要数据库收录。

《应用科技》,1974年创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哈尔滨工程大学主办,是双月刊。期刊曾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黑龙江省十大科技精品期刊”等多项荣誉。该刊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已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等重要数据库收录。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