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哈尔滨工程大学设有23家教学科研单位,本科招生专业43个。
院系 | 专业名称 |
---|---|
船舶工程学院 | 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机器人、智慧海洋技术 |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 |
水声工程学院 | 水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海洋信息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联合办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金融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 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 工程力学、土木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 |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保密学院) | 信息安全 |
信息通信与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3+1)、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社会学、法学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体育部 | / |
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 | / |
烟台研究院 | / |
南海研究院 | / |
国际合作教育学院 | / |
未来技术学院 | / |
青岛创新发展基地 | / |
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5月,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页面数据不一致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7个学科进入esi前1%,工程学进入世界前1‰。截至2017年4月,国家一级、二级重点学科各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12个。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核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海洋科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核科学与技术、数学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国家大学科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青岛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 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学科群)、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核科学与技术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esi全球前1%学科 | 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物理学 |
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5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有教职工3080人,其中专任教师200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442人。教师队伍中有院士6人(含双聘),“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3人,各类国家级人才200余人次,“龙江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38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10个,教师获评“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
类别 | 名录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廖振鹏、杨德森、孙玉发、闻雪友、于俊崇、邢球痕 |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李玩幽、范壮军 |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 赵春晖 |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 张阿漫、张涛、李晔、靳国永、闫俊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赵春晖 |
黑龙江省教学名师 | 杨玉洁、刘胜、赵春晖、苑立波、郭黎利、姜相志、赵琳、任正义、李金、赵旦峰、孙伟民、付永庆、沈继红、金宏章、李秀坤、赵言诚、夏虹、于涛、张朝柱、张文平、陈坤、苏玉民、郑莉、姚熊亮、郑群、程建华、刘海波、王贵新、张兰勇、段文洋、王辉、李冰、刘志海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哈工程微波技术课程教学团队(赵春晖,2009) |
内燃机结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张文平,2009) | |
工程实践创新教学团队(任正义,2008) | |
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团队(郭黎利,2010) | |
全国创新争先奖(5人含兼职) | 杨德森、李建刚(兼职教授)、邢继(兼职教授)、刘清宇(兼职教授)、张阿漫 |
全国先进工作者 | 杨德森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于俊崇、孙大军 |
国家重大贡献奖及金质奖章 | 于俊崇 |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乔钢 |
以上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5月,注:部分展示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3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18个。教育部特色专业7个,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国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全国首批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6个。学校有3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核工程与核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融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材料物理、通信工程、机器人工程、信息安全、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
教育部特色专业 | 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对抗技术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 |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船舶与海洋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
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船舶动力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船舶导航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水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类重点学科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兴交叉重点学科 | 集成光子信息技术、海洋信息工程 |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 | 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
国防特色紧缺学科 | 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应用、隐身技术与工程 |
国防特色重点专业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国防特色主干学科 | 轮机工程、 导航、制导与控制、 通信与信息系统 |
国防特色紧缺专业 |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保密与信息安全工程、核反应堆工程、核技术、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水声工程 |
国防特色骨干学科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水声工程 |
国防特色支撑性基础学科 | 固体力学 |
国防特色新兴交叉边缘学科 | 船舶电磁兼容、熔体化学与物理 |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 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舶动力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舶导航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工程训练中心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核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船舶动力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船海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船舶工程学院与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共建 |
自动化学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368厂共建 | |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共建 | |
船舶工程学院与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共建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建 | |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 | |
软件学院与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 | |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 船舶导航定位系统 |
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课程 | 内燃机结构、卫星导航系统、水声学、微波技术 |
精品视频公开课上线课程 | 船舶导航—茫茫大海的指路明灯、船海流体中的奥秘、舞动的水下精灵—水下运载器、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探海利器——声呐、数学零距离 |
“十二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微波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绘图教程、网络安全实验教程、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第2版)、核电专业英语 |
截至2024年5月 |
学生成绩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3月,学校与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30余个国家13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与英国阿伯丁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合作举办本科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包括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在内的18个国家及地区43所高校建立了学生联合培养和交流交换项目;与乌克兰国立南方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孔子学院”,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校是“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项目、“居里夫人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单位,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牵头成立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简称icname),发起成立“黑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联盟”,是“北极大学联盟”“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成员单位。
2025年5月13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北大荒农垦集团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启航活动中心举办合作交流座谈会并签署智慧农业与低空产业创新院共建协议,计划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导向和智慧农业、智能农机、低空经济等关键领域展开合作。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