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直隶农务学堂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慈禧太后恩准创立直隶农务学堂(河北农大前身),校址在保定西关灵雨寺霍家大院,占地40余亩,建有教室、宿舍、食堂、会客室、实验室、办公室计160余间,购置校园周围民地100余亩,作为学堂实习、试验场地。同年5月,直隶总督袁世凯在保定创立农务局,附设农务学堂及试验场,派黄璟为总办,李兆兰为提调。
第一年招收学生60名,除在本省各州县考选录取之外,还有山东省选拔咨送和京旗选送的学生。开设农业、蚕桑专业课,任课教员多是到日本留学回国的知识分子,学堂的总教员是日本农业专家楠原正三。1904年,直隶农务学堂改为直隶高等农业学堂,直属清政府学部管理。1906年,农务局拨归高等农业学堂兼办。
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1911年,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改为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2年9月,与多所学堂合并组成河北省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河北大学。民国元年(1912年),学校改为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民国十年(1921年)9月,驻保直系军阀直鲁豫巡阅使曹锟奉北洋政府教育部令,将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医务学堂,还有法律、法政、高等师范等学堂合并,组成河北省第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河北大学。当时的河北大学以农科为主,专业设置为林学、农学、园艺三个系,学制四年。
省立农学院
1931年,河北大学解散,省立农学院独立出来,省立农学院时期的校门最具标志性,河北农大校徽上的主体建筑,就是以此为蓝本。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中,河北农学院森林系整建制调整到北京,参与组建了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畜牧兽医系整建制调整到内蒙古,参与组建了内蒙古农牧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农田水利系整建制调整到武汉,参与组建了武汉水利水电学院(现与武汉大学合并)。
1958年,省立农学院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7月,省委办公厅决定将西下关原河北省立农学院旧址移交河北农业大学。1959年,河北省黄村林业学校并入河北农业大学改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园林化分校,其前身顺天中等农业学堂成立于1909年。1970年,园林化分校从河北农业大学分离出来,成立河北林业专科学校,1985年更名为河北林学院。
河北林学院
1909年,顺天中等农业学堂创立。1928年,改为京兆甲种农业职业学校。1946年成立河北省立黄村农业职业学校。1949年,学校改名为河北省黄村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56年,上级将其改为河北省立黄村林业学校。1959年,河北省黄村林业学校并入河北农业大学,改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园林化分校。后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直至1970年12月23日,河北农大园林化分校与河北农大分开,改名为河北林业专科学校。1985年学校改名为河北林学院。9月,学校全部由西陵迁至保定新址。
河北水产学校
合并组建
20世纪50年代,学校的森林系、畜牧兽医系、农田水利系分别整建制参与组建了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武汉水利学院(现与武汉大学合并)。1995年,原河北农业大学与原河北林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河北农业大学,在林学院原校址基础上扩建建成了西校区。2000年3月,原河北水产学校并入河北农业大学,成立河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7月,原河北畜牧科技学校并入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根据河北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经省教育厅批准,河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秦皇岛校区)。2011年,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开始招生。2011年5月,河北农业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3年8月,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被河北省教育厅列为高校综合改革试点学院。2015年12月,成为京津冀农林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成员。2020年6月,被评定为河北创业大学。2023年9月25日,发起的中国植物保护学科“三北”创新联盟成立。12月,河北省河湖长制研究院暨保定河湖长学院成立仪式在河北农业大学举行。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