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青年圈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办学条件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4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医学、农学十一大学科门类。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专业名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新闻学
秘书学
网络与新媒体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类)
商务英语
越南语
泰语
翻译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数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网络工程
物理学(师范类)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物联网工程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师范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药物分析
生物科学(师范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
种子科学与工程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
行政管理
城市管理
社会工作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人力资源管理
物流管理
市场营销
跨境电子商务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师范类)
舞蹈学
舞蹈表演
美术学(师范类)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师范类)
体能训练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师范类)
小学教育(师范类)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师范类)
地理科学(师范类)
旅游管理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广西高校重点培育学科2个;自治区民族院校特色学科5个;自治区新增硕士授权点立项建设学科3个。
类别名称
广西重点培育学科数学、旅游管理
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应用化学
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应用化学
自治区民族院校特色学科少数民族体育、少数民族艺术、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壮汉双语教育
新增硕士授权点立项建设学科民族学、教育、旅游管理、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204人,其中专任教师85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38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43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17人。教师中有荣获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广西教学名师”“自治区优秀教师”、区级优秀教育工作者、自治区“最美高校辅导员”、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支持计划、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中青年专家等各类人才称号。
类别名单
广西教学名师谭群瑛、易其顺
自治区优秀教师苏洁梅
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团队边境地区物理教师培养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11个;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6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市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1个。

类别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
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立项建设专业旅游管理、环境设计、制药工程、越南语、化学工程与工艺、物理学、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小学教育、跨境商贸与物流专业群
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制药工程、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
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大学生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食品安全学》
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旅游策划学》、《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口语i》
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物理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英语、生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财务管理、音乐学

教学成果

近五年来,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0项,学生参加各类全国、全区学科竞赛成绩显著,获国家级奖86项,省部级奖2449项,累计近1100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多次荣获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荣誉称号。
部分教学成果获奖项目
项目名称奖项名称获得年份
广西边境地区中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创新与实践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8年
“教-研-训-赛-评”五位一体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年
竞赛驱动双向融通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合作)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年
融科普教具开发和展演于一体的物理师范专业特色化建设研究与实践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
“双创”型科技教育师资培养创新实践(合作)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
网络文化时代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活化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合作)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
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校岗交替-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7年
桂西南边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324”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7年
边疆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课外“四化”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7年
民俗学课程教学校本资源建设实践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7年
区域性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教育平台建设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7年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利用地处“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前沿窗口的区位优势,组团参加东盟广西国际教育展,与老挝甘蒙省他曲市、泰国庄甲盛皇家大学、泰国曼谷北部大学、泰国南邦皇家大学、泰国清迈皇家大学、泰国巴吞他尼大学、越南太原经济商业管理大学、越南海防大学、柬埔寨国家管理大学、韩国建阳大学、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菲律宾三一大学等30多所(家)境外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共同培养双创人才和创建课程,实践与国际课程助力双创人才培养与国际水平接轨。现有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韩国、约旦等国家短长期留学生150多名。与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帮扶协议,在教师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