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广西省立龙州师范学校(1939-1949)
1938年8月,广西省政府颁布《广西国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方案》,将全省分为7个师范区,计划分区分期设置省立师范学校。
1939年,广西省政府要求平桂、百色、天保、龙州4个师范区各设1所省立师范学校。同年4月1日,广西省立龙州师范学校成立,校址设在崇善县(今崇左市江州区)。
1939年11月至1940年11月,日军第一次入侵广西期间,学校所有校舍校具全部被毁,被迫西迁至大新县下雷乡,与省立龙州初中合并,改为战地师范。
1941年1月,学校返回崇善县城原址复课。
1944年春至1945年8月,日军第二次侵桂期间.学校再次被迫搬迁到养利县(今大新县)办学。
抗日战争后,学校从养利回迁崇善。
1949年,学校因财力紧缺而难以维持,遂停止招生。
广西省龙州师范学校(1950-1958)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
1950年,广西省文教厅决定,中等师范学校每专区设1所,将广西省立养利简易师范学校、隆安简易师范学校与广西省立龙州师范学校合并,并改名为广西省龙州师范学校,迁址龙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专区龙州师范学校(1958-1969)
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学校随之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专区龙州师范学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破坏.大批教师被调离,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散失严重。
1968年12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上级有关部门根据学校已没有在校生的情况,于1969年1月指示学校暂时停办,学校的教职员工并入龙州县革委会“斗批改学习班”。
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1972-1978)
1972年4月,经上级批准,学校正式复办。同年11月,学校更名为“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直属南宁地区领导,以培养初中师资为目标。
从1972年开始至1976年,学校面向南宁、钦州两地区招收了6届工农兵学员共932人,先后开设了语英、数理、农化、文史、英地、中文、数学、化学等专业。
1977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学校从全国统一高考中录取大专班新生,设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6个专业,学制三年。
1978年8月,经共青团南宁地委批准,学校团委建立。
南宁师范专科学校、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78-2009)
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以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为基础,创建南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校归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核定设置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史地、文艺、体育9个专业,办学规模为900一1200人,面向全区招生。由此,学校正式开启了举办高等教育的新里程。
1994年3月11日,原国家教委调整学校名称,将“南宁师范专科学校”调整为“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3年7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南宁地区第二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学校,组建新的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2月,原南宁地区第二民族师范学校挂牌为“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崇左校区”。
2007年3月,学校崇左校区扩建工程(一期)开工建设。同年6月,学校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
2008年12月,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到崇左市实地考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申办情况。
2009年1月15日,在海南三亚召开的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大会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升本获得高票通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2009年3月26日,国家教育部下文,批准设立本科层次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2013年4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整体搬迁至崇左校区,原龙州校区移交地方。
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
2019年,在中国电视综合频道和cctv高清频道主办的文艺演出展播讲评活动评选中,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选送的《2019中国壮族三月三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节目》获优秀节目奖。
2021年9月,学校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2025年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b类)。
2022年12月8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融媒体中心揭牌成立。
2025年4月28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揭牌。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