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大学研究生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广西大学学术研究

广西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引智平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农村部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1个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一批国家和部级科研平台,以及45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4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3个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成员等。
国家级科研平台
类型机构名称批准或立项年度
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2010年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7年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土木工程结构全寿命安全与耐久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23年
省部级科研平台
类型机构名称批准或立项年度
国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蔗糖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4年
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
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中南速生材繁育重点实验室1995年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糖业及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中心2006年
大跨拱桥关键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9年
自治区重大科技创新基地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年
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
甘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
广西清洁化制浆造纸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2018年
广西相对论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创新基地2020年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2005年
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2005年
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2007年
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2007年
广西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2007年
广西电力系统最优化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2010年
广西石化资源加工及过程强化技术重点实验室2010年
广西天体物理及其相关技术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清洁化制浆造纸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多媒体通信与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2016年
广西电化学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2016年
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2016年
广西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2016年
广西甘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18年
自治区应用数学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应用数学中心(广西大学)2021年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
广西生态铝产业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
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生物质废弃物制备高质结构板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年
广西新型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
广西电力输配网防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5年
广西特殊地质公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5年
广西石墨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
广西绿色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年
广西微生物与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年
广西智能数字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年
广西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大跨拱桥工程研究中心2018年
广西中国-东盟信息港数据挖掘工程研究中心2019年
自治区国际合作基地广西亚热带果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1年
自治区工程院广西碳酸钙产业化工程院2012年
自治区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广西木薯良种培育中心2011年
广西水稻良种培育中心2012年
广西蔬菜良种培育中心2012年
广西食用菌良种培育中心2013年
厅局级科研平台
类型机构名称批准或立项年度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数学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新能源材料及相关技术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电力安全与新能源转换控制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动物繁殖与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资源化工应用新技术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应用化学技术与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现代设计与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并行分布式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多媒体通信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林业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植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新材料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水生生物健康养殖与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矿物工程重点实验室2014年
广西高校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2014年

研究成果

科研项目&经费

截至2023年11月,学院专任教师100%主持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项目、中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55项,总经费达11246万元。

论文专利&成果获奖

截至2023年11月,本科生以负责人身份申获国家级及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3 项,参与发表学术论文33篇,其中sci检索9篇,北大中文核心论文 14 篇。发表学术论文406篇,其 sci检索260篇、jcr 一区143篇;获得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18项;获得广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截至2025年6月,近年来,王双飞院士主持的“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和“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分别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郑皆连院士领衔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团队奖牌,主持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第16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第36届国际桥梁大会(ibc)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获2020年广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2021年广西最高科学技术奖;主持设计的天峨龙滩特大桥摘获iabse大型公路与铁路桥最高奖;青年教师谢斐作为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讯作者,以“船帆座脉冲星风云x射线偏振趋近同步辐射理论极限”为题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自然》(nature)发表研究成果,实现了以广西本地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在《自然》发文的历史性突破;韩林海教授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卓越贡献奖。2006年以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牌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教育部等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51项,广西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项,广西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3项;广西创新争先奖9项,广西卓越工程师奖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5项。
国家科学技术奖
获奖年度成果名称奖励名称获奖等级学校主持人
2020食品动物新型专用药物的创制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何家康
2019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王双飞
2018超500米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关键技术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郑皆连
2018废旧混凝土再生利用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陈宗平
2018重载水泥混凝土铺面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梁军林
2016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王双飞
2015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陈宗平
2010鱼藤酮生物农药产业体系的构建及关键技术集成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曾东强
2007高活力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制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黄日波
2005碾压混凝土拱坝筑坝配套技术研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张仲卿
2000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卢克焕

学术资源

藏馆资源

截至2024年12月,图书馆馆藏总量544万册,电子图书376万册,学位论文1061万篇,音视频32万小时,全文电子期刊5·77万种,大型数据库206个。拥有elsevier、wos、scifinder、iel、wiley、springer、ebsco、ei、nature、science、sage、cnki、万方、超星等国内外著名的学术性数据库,形成了涵盖哲、经、法、文、理、工、农、管、教、艺、医等十三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多层次、多载体、特色明显并能有效支撑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馆藏文献体系。

学术期刊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广西大学主管和主办、以报道自然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即第五版)、2011年版(即第六版)、2014年版(即第七版)、2017年版(即第八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2020年版(即第九版)之“综合性理工农医类”的核心期刊,已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曾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是由广西大学主管和主办,公开发行的科学期刊(月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主要刊登现代生物技术的前沿学科和基础学科如基因组学、分子细胞遗传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和应用生物学等相关的原始研究成果。刊登植物、动物及微生物领域的生物在组织、器官、细胞、染色体、蛋白质、基因、酶和发酵工程等不同水平上的现代生物技术等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成果。本刊按国际标准编排,题目摘要、图表和引用文献等均实行中英文对照。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