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
1935年,学校第一任校长李祖蔚博士等人创办了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学校坐落在的叠彩山下。
1944年,由于抗日战争,学校停办。
1946年,学校重新恢复办学。
1952年,学校先后更名为“广西省立第二护士助产学校”和“广西省第二卫生学校”。
1953年,学校改名为“广西省桂林卫生学校”。
1956年,学校由叠彩山下搬迁到乐群校区。
桂林医学专科学校
1958年,学校升格更名为“桂林医学专科学校”,全部招收大专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全面停课并停止招生。
1970年,学校恢复招生和复课,招收6届“工农兵”学员。
1977年,学校招收恢复统一高考制度学生。
桂林医学院
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本科建制的桂林医学院。
1993年,学校获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
199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2006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同年4月,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7年,国家教育部确认桂林医学院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2008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合为附属医院临桂院区(分院)。
2012年,学校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同年11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2013年底,桂林医学院临桂校区一期工程完工,第一批新生入住新校区。
2014年,学校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同年12月,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成立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批复》,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桂分院的基础上成立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015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得批准建立;同年起与中南大学培养博士研究生。
2017年,学校再次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并与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18年5月,学校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高校;同年9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文批复,同意桂林医学院设立桂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2019年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揭牌成立;同年7月,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公示,将桂林医学院申请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
2020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漓东新院区开工奠基。
2021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022年,学校获批成为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临床医学和药学入选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2023年,学校获批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关于拟申报设置有关高等学校的公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等有关规定,经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考察和评议,桂林医学院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
2024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漓东院区启用。
桂林医科大学
202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函,同意桂林医学院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通知,桂林医学院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随后,学校3所直属附属医院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桂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6月23日,桂林医科大学揭牌仪式在临桂校区举行。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