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4日,学校江市湖光校区(校本部)、霞山校区、海滨校区三个校区共设有20个学院;另学校阳江市的阳江校区设有6个学院;学校开设86个本科专业(含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学院 | 本科专业 |
---|---|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 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生动物医学、生物科学 |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 | 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应用气象 |
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 |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学、园林、园艺 |
广东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 |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工程与能源学院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程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与金融 |
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 |
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海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 |
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 制药工程、环境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应用化学 |
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运学院(海滨校区) | 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交通运输、船舶与海洋工程 |
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 |
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 法学、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 |
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 |
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 | 舞蹈编导、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美术学、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产品设计 |
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 |
国际教育学院(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 | 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阳江校区)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阳江校区) |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阳江校区)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阳江校区)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商学院(阳江校区) | 经济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 |
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广东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 - |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7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拥有5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水产一级学科、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被列为“攀峰重点学科”,海洋科学一级学科被列为“优势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3个二级学科被列为“特色重点学科”。“水产”“海洋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分别为b-、c+、b-;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点 | 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作物学、畜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船舶与海洋工程、园艺学 |
硕士专业授权类别 | 农业、生物与医药、机械、艺术、法律、风景园林、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兽医、公共管理、气象、材料与化工、食品与营养、新闻与传播 |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 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作物学 |
广东攀峰重点学科 | 水产、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广东优势重点学科 | 海洋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经济管理 |
(截至2025年3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579人,其中专任教师1743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678人、博士学位者958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591人;入选青年珠江学者、“扬帆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等共8人,省级培养对象14人;有15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7人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1名省部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气象教学名师、7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4名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姓名 | 获奖情况 |
---|---|
范伶俐 | 第二届全国气象教学名师 |
吴红棉 | 第三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陈刚 | 第三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刘楚吾 | 第五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刘志刚 | 第五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雷晓凌 | 第六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申玉春 | 第六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陈进军 | 第七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效梅 | 第九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郭遂红 | 第九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陈春雷 | 第十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刘丽 | 第十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截至2025年3月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平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7个市厅级科研平台、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7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3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6个广东省产业学院;16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海洋科学、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英语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食品质量与安全、园艺、动物医学、大气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轮机工程、工商管理、社会学 |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 动物生物工程概论、海洋微生物学、海洋综合管理、流体力学ⅲ、电路分析、环境生态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航海学3、食品化学、食品保藏原理、基础日语2、会计信息系统、基础工业工程、微观经济学、中国现代文学、海洋、大气与全球变化、物营养与饲料学、海岸动力学、信号与系统、海洋社会与文化、船机维修技术、航海专业英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民法学 |
省级精品课程 | 海洋经济学、动物繁殖学、制冷原理与设备等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海洋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工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截至2025年3月) |
教学认证
2021年2月,学校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专业顺利通过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23年6月,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的工程教育认证。
2025年5月,学校管理学院顺利通过bga(英国商学院毕业生协会business graduates association)国际商科金牌认证。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广东海洋大学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