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介绍
杭州市拱墅区文化杭州市拱墅区文化馆
拱墅区位于杭州市的北部,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是京杭运河的南起点。现总面积87·73平方公里,下辖四个镇、六个街道馆,人口24·09万人(包括暂住人口43万人)。
辖区内的半山水田畈是四、五千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横跨大运河的拱宸桥和建于清代的香积寺石塔系省市重点文保单位;武林断纤、北关夜市、以及史书记载,享有盛名的”湖墅八景”(夹城哺月、陡门春涨、半道春红、西山晚翠、花圃啼驾、皋亭积雪、江桥暮雨、白荡烟村)等均在境内。
1949年,杭州市文化局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设湖墅文化馆,地址朝王乡朝王庙,同年10月30日迁址信义巷乐会堂。1955年,更名杭州市第三文化馆,迁址湖墅南路茶亭庙455号。1958年,文化馆交区管理并更名拱墅区文化馆,馆址湖墅南路473号。1979年因馆舍转让迁草营巷9号。1990年拱墅、半山两区合并为拱墅区,原两区文化馆也同时合并为拱墅区文化馆。1997年7月,文化馆搬至大关小区东四苑一幢过渡。1998年9月1日,在草营巷9号举行新馆开工典礼。2000年3月,文化馆搬入拱墅区文化体育中心五楼办公。该楼高37米,主楼7层,总建筑面积达1·14万平方米,内设文化馆(图书馆)、台球房、健身房、网吧、休闲吧、室内球场、棋牌房、演艺大世界等配套设施。
文化馆自建立以来,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与时俱进,通过运用文艺的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做了大量工作。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