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桂林市阳朔县阳朔中学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阳朔县阳朔中学办学历史

阳朔县阳朔中学

办学历史

民国27年(1938年)春,学校创办,初名为阳朔县立国民中学。

民国27年(1938年)春至民国27年(1938年)秋,借用阳朔碧莲乡中心校(今阳朔镇小学)两个教室为校舍办学。

民国27年(1938年)秋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冬,在胡文虎小学(今阳朔县人民武装部后院)办学。

民国28年(1939年)冬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秋末,在“进德新村”(原为宋哲元别墅,宋哲元离开阳朔时赠送给学校)办学。

民国33年(1944年)秋末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在安定乡朗梓村(今高田镇朗梓村)办学。

民国35年(1946年)春,搬回进德新村(现校址,观莲路28号),更名为阳朔县立初级中学。

1949年至1966年,种瓜菜10亩,住校师生食用蔬菜基本自给。

1956年秋,更名为广西阳朔县第一初级中学。

1958年秋,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中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办电镀厂,电镀架线器材;在葡萄乡办学农基地,种植水稻、高梁、花生和果树共200亩。

1968年冬,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阳朔中学。

1973年,提倡“茅棚”学校,阳朔中学在离学校20多公里的葡萄公社办分校,学生每学期轮流到分校劳动1个月。

1978年,土地退耕后,开办微生物厂,年产食用和药用菌种10万瓶,销往区内各地和四川、新疆等。

1983年,开办鸡场,养鸡四批共6000多只,种柑子4亩360多株, 护理原有柚子树130多株。

2004年1月,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4年12月,阳朔县政府将学校附近的11·8亩土地划拨给学校作为教育服务用地。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