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会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桂林理工大学历史沿革

桂林理工大学

历史沿革

桂林地质学校(1956年)

1956年1月,国家重工业部根据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为响应国家“一五计划”对重工业人才的需求,原重工业部决定在桂林筹建一所地质类中等专业学校。需要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决定筹建桂林地质学校(桂林理工大学前身),先后从长春地质学校(今长春理工大学)、长春测量学校(今长春工程学院)等冶金系统的院校,抽调30多教职工来桂林进行筹建工作,最后确定在屏风山下当时的六合路圩坊建校。8月31日,桂林地质学校的正式成立,并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共500人,定为四年制中专学校,又称重工业部桂林地质学校,同年10月,学校发布首个学期工作计划,涵盖教学、基建、人事等七大重点,并强调团结协作与规范管理。

1958年8月,学校改名为“广西冶金专科学校”,随着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央就把学校下放广西,实行以广西为主的双重领导。开设冶金、机电、采矿、选矿、金工等专业,并增办平桂西湾分校。

桂林工学院(1960年)

1960年2月,经广西区政府批准,学校又改名为“广西矿冶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1961年,学校又改名为“广西矿业专科学校”。

1961年下半年,广西区政府就决定将南宁地质专科学校、田阳煤炭石油学校以及平桂西湾分校,全部撤销,将各校的部分教职工、学生、以及仪器设备并入广西矿业专科学校。

1963年7月至1970年10月,学校又改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校”,学校回归冶金工业部直属。

1971年3月,学校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经国务院批准,冶金部将北京地质研究所迁来桂林与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合并,试图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新体制办学。之后将所校分设,地质研究所迁出学校,选址另建。

1973年12月,经广西区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广西冶金地质学校”。

1977年恢复高校全国统一招生,经冶金部批准,学校又开始招收本科生。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又改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同年开始创办成人教育,招收硕士研究生,并进行学科转型,逐渐发展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工大学。

1993年1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桂林工学院”。

1998年,学校改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地方为主。

2000年与2004年,原南宁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桂林民族师范学校先后并入学校。

桂林理工大学(2009年)

2009年3月26日,经教育部同意,据《高等教育法》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以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三次会议的评议结果,经研究,同意桂林工学院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

2010年2月1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桂林理工大学实施2008-2015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2011年9月,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1月29日,顺利通过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验收,获得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7年,入选第二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2月,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建设院校。3月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4年7月1日,桂林理工大学陨石与行星物质研究中心夏志鹏博士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领取了2光片总计31·2毫克的月球科研样品。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举行签约暨桂林理工大学附属第九二四医院揭牌仪式。

2025年2月26日,桂林理工大学在雁山校区立信楼举行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4月8日,广旅集团与桂林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4月18日,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6月28日上午,桂林理工大学亚太信息技术学院揭牌仪式举行。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