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18个学院(部),开设有本科专业77个。
学院 | 招生专业 | 科类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工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工类 | |
机械电子工程 | 理工类 | |
电子封装技术 | 理工类 | |
车辆工程 | 理工类 | |
智能制造工程 | 理工类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 | 通信工程 | 理工类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工类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理工类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理工类 | |
导航工程 | 理工类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工类 |
软件工程 | 理工类 | |
信息安全 | 理工类 | |
物联网工程 | 理工类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理工类 | |
网络空间安全 | 理工类 | |
密码科学与技术 | 理工类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 动画 | 艺术文理兼招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文理兼招 | |
环境设计 | 艺术文理兼招 | |
产品设计 | 艺术文理兼招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艺术文理兼招 | |
表演 | 艺术文理兼招 | |
数字媒体技术 | 理工类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 会计学 | 文理兼招 |
工业工程 | 理工类 | |
电子商务 | 文理兼招 |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理兼招 | |
金融工程 | 理工类 | |
市场营销 | 文理兼招 | |
财务管理 | 文理兼招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理工类 | |
数字经济 | 理工类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文史类 |
日语 | 文史类 | |
汉语国际教育 | 文史类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工类 |
应用统计学 | 理工类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工类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自动化 | 理工类 |
智能装备与系统 | 理工类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工类 | |
智能感知工程 | 理工类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文史类 |
知识产权 | 文理兼招 | |
国际经贸规则 | 文理兼招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理工类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理工类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理工类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理工类 | |
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 理工类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环境工程 | 理工类 |
生物医学工程 | 理工类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 交通工程 | 理工类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理工类 | |
土木工程 | 理工类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理工类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工类 |
机器人工程 | 理工类 | |
人工智能 | 理工类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工类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海洋工程学院(北海校区) | 机械工程(应用型本科) | 理工类 |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应用型本科) | 理工类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北海校区)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型本科) | 理工类 |
电信工程及管理(应用型本科) | 理工类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北海校区)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理工类 |
网络工程(应用型本科) | 理工类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北海校区) | 工业设计(应用型本科) | 理工类 |
工艺美术 | 艺术文理兼招 | |
数字媒体艺术 | 艺术文理兼招 | |
公共艺术 | 艺术文理兼招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海校区) | 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 | 文理兼招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与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信息与通信工程 | 机械工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光学工程 |
学位授予
序号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学位授权类别 |
---|---|---|---|
1 | 02 经济学 | 0201 理论经济学 | 硕士一级 |
2 | 03 法学 | 0301 法学 | 硕士一级 |
3 |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硕士一级 | |
4 | 05文学 |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 硕士一级 |
5 | 07 理学 | 0701 数学 | 硕士一级 |
6 | 08 工学 | 0802 机械工程 | 博士一级、硕士一级 |
7 | 0803 光学工程 | 博士一级、硕士一级 | |
8 |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博士一级、硕士一级 | |
9 |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博士一级、硕士一级 | |
10 | 0808 电气工程 | 硕士一级 | |
11 |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硕士一级 | |
12 |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博士一级、硕士一级 | |
13 |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硕士一级 | |
14 |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博士一级、硕士一级 | |
15 |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 硕士一级 | |
16 |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硕士一级 | |
17 |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 硕士一级 | |
18 | 0839 网络空间安全 | 博士一级、硕士一级 | |
19 | 12 管理学 |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博士一级、硕士一级 |
20 | 13 艺术学 | 1305 设计学 | 硕士一级 |
参考资料: |
序号 | 专业学位代码 | 专业学位名称 | 学位授权类别 |
---|---|---|---|
1 | 0252 | 应用统计 | 硕士 |
2 | 0351 | 法律 | 硕士 |
3 | 0551 | 翻译 | 硕士 |
4 | 0854 | 电子信息 | 博士、硕士 |
5 | 0855 | 机械 | 硕士 |
6 | 0856 | 材料与化工 | 硕士 |
7 | 0857 | 资源与环境 | 硕士 |
8 | 0859 | 土木水利 | 硕士 |
9 | 0861 | 交通运输 | 硕士 |
10 | 1251 | 工商管理 | 硕士 |
11 | 1253 | 会计 | 硕士 |
12 | 1351 | 艺术 | 硕士 |
参考资料: |
重点学科
类别 | 重点学科名称 | |
---|---|---|
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 |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重点学科 | 机械电子工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材料加工工程 |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应用数学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生物医学工程 | |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机械电子工程 | |
广西一流学科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机械工程 | 网络空间安全 | |
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网络空间安全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光学工程 | |
机械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资料来源: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
0802 | 机械工程 | b- |
0804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b-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b-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0835 | 软件工程 | c+ |
0701 | 数学 | c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c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400余人。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63人,有国家级人才14人次,省部级人才173人次。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广西人才小高地5个、广西创新团队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 计算机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电子电路实验中心 |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电子电路实验中心教学团队 |
计算机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
管理类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 | |
计算机学科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
电子电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
机械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 | |
工科数学教学团队 | |
电子组装课程群教学团队 |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
通信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
广西八桂学者团队 | 信号与信息系统八桂学者团队 |
电子科学与技术八桂学者团队 | |
材料学八桂学者团队 | |
新能源科学与技术八桂学者团队 | |
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八桂学者团队 | |
热电转换和材料与器件八桂学者团队 | |
医学检测与神经信息八桂学者团队 | |
广西特聘专家团队 | 微电子封装与组装特聘专家团队 |
仪器科学与技术特聘专家团队 | |
太赫兹科学与技术特聘专家团队 | |
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 无线通信新技术 |
可信软件 | |
自治区人才小高地 | 广西物联网与产业化推进技术小高地 |
广西会计人才小高地 | |
广西信息产业人才小高地 | |
广西先进功能材料基础与应用人才小高地 | |
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 | 信息与通信工程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 |
机械电子工程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 | |
矿山机电装备及安全工程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 | |
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 | |
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应用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 | |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 | |
广西科技创新团队 | 广西先进信号与信息处理科技创新团队 |
广西优化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科技创新团队 | |
广西稀土功能材料结构与性能科技创新团队 | |
广西太阳能热电气三联供系统及热电材料创新团队 | |
参考资料: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9个(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认证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7门;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广西人才小高地5个、广西创新团队7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通信工程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电子通信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通信工程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通信工程 | |
电子信息工程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软件工程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生物医学工程 | |
机械电子工程 | |
电子封装技术 | |
信息安全 | |
物联网工程 | |
产品设计 | |
工业工程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自动化 | |
交通工程 | |
环境工程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会计学 | |
广西一流本科专业 | 法学 |
应用统计学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知识产权 | |
英语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
网络空间安全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
市场营销 | |
动画 | |
视觉传达设计 | |
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机械电子工程 |
类别 | 名称 |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电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 | 电子电路实验中心 |
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 | 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 |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 | -- |
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测控技术与仪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智能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 |
名称 | |
---|---|
计算机科学导论 | 计算思维的结构 |
教学基地
截至2023年12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学校、全军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培养单位,入选第一批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学校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专业工作室支持单位1个;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1个。
创新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拥有全国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为“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学校被评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曾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和“ti杯”。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七轮总榜单中位列全国44位。
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 | 获奖类别 |
---|---|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 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范式研究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311”体系创新及十年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合作交流
合作办学
截至2025年5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与非洲的80余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每年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赴境外高校访学或学习深造、并长期招收国际学生。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的接受培养单位;截至2023年12月,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单位,有与美国阿肯色大学小石城分校中外合作本科办学项目1个和中英、中爱等校际交流项目。学校与柬埔寨国立马德望大学有共建孔子学院1所。
项目合作
截至2023年12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和“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的接受培养单位,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单位,有与美国阿肯色大学小石城分校中外合作本科办学项目1个和中英、中爱等校际交流项目。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