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办学溯源与初期发展(1965-1980)
1964年,中央决定建立广州外国语学院,由广东省主办;同年11月,广州外国语学院获批设立。1965年7月,广州外国语学院正式招生。1970年10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对广东省的高等院校作出“调、并、迁、改”的决定:中山大学外语系(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专业),暨南大学外语系(英语、俄语专业)、外贸系以及广州外国语学校并入广州外国语学院,同时将“广州外国语学院”更名为“广东外国语学院”,校址迁至广州市北郊黄婆洞原中南林学院旧址。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同年11月,经上级批准,学院恢复“广州外国语学院”校名,重新归教育部管理。198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立。开拓与进取(1980-1995)
广州外国语学院
1981年,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等2个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1986年,德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印尼语语言义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试办),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成立对外汉语部,招收外国留学生。1988年,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被国家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全国5个外语类重点学科之一,并成立外国文化研究所(1992年更名为国际问题研究所)。1989年,成立对外经济贸易系(1991年更名为国际贸易系)和涉外秘书系。1992年,成立广州外国语学院董事会。
广州对外贸易学院
新大学的发展历程(1995-2010)
1995年1月中旬,广东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将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同年5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正式成立;8月,首次以新大学名义招生,招收本科生676人、专科生164人;10月,相继成之新大学第一届校务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11月14日,成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董事会。1999年6月,成立公开学院。
2000年6月,成立国际法学院;11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成功入选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半年,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成为国家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试办基地。2002年,推行五项改革,全力以赴争取进入广州大学城建设新校区。2003年2月,广东省政府正式同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优质教学资源进入广州大学城建设南校区,南校区位于番禹小谷围岛东北部,占地面积1095亩;12月,设立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4年3月,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9月,南校区(大学城校区)迎来首批4529名新生;同年,成立国际学院。2005年1月,成立高级翻译学院;组建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基础英语学院更名为英语教育学院。
2006年2月,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上学位授予权;9月,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4个学院成建制安排在北校区,原定进驻南校区的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英语教育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6个学院除毕业生留在北校区外全部进入南校区,国际商务英语学院、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个学院除2005、2006级本科生安排在南校区,其余均安排在北校区;(注:后来实际执行中有所调整,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建制安排在南校区。)12月,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建启动。
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大学(2010-至今)
2010年1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院口译系荣获"广东省文明窗口”称号;4月11日,与it巨头思科系统国际有限公司合作办学,成立广外思科信息学院;5月28日,荣获“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6月4日,与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月1日,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外粤商研究中心成立;9月2日,国际商务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月16日,首次推出学生出国助学金和留学生奖学金;10月,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落户。
2011年9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增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两类创新班,并加入“2011计划”。2012年6月,首个科学研究实验室——脑与语言实验室揭牌;7月,新增印地语专业,首批招20人。2013年5月7日,“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即广交会)与”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文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东盟博览会)获批教育部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5月21日,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落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7月6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牵头的广东”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和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同时揭牌成并成为广东省深化高校自主办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同月,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12月,首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语言工程与计算实验室申报成功。
2014年1月,全国翻译理论高层论坛在校举行;3月,国际语言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并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签署合作协议;4月,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基地先后落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年,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党支部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学校入选全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商英学院党委入选全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2019年5月24日,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孔子学院揭牌成立;6月,广东省基层党建工作研究基地揭牌成立;7月,首次举办学生创新创业海外研修班;12月,广外22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学校成立“桂军云山工作室”“法学学科建设云山工作室”“工商管理学科建设云山工作室”“高端智库建设云山工作室”“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云山工作室”等5个“云山工作室”,并举办第五届中国服务经济与贸易论坛、第五届语言测试与评价国际研讨会、首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南方政策合作论坛、新时代高校智库建设发展主题研讨会、粤港澳湾区国际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发展论坛、新时代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发展与创新研究高端论坛等高端学术论坛。
2020年,学校与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约共建广外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于当年9月入驻中新广州知识城校区。同年,学校启动了新校门的建设工作。2021年8月,由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升格为整体建设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学科继续位居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之列。同年9月,北校区新校门正式启用。
2023年4月24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成立。
2024年,广外“外语+专业”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首次招生。9月6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乳源实验学校揭牌。12月12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区域国别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揭牌。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