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华南师范大学办学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华南师范大学设有4个学部、35个学院、9个研究院(中心),共有97个本科专业,覆盖13个学科门类。

华南师范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校区学院专业名称
广州校区石牌校园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师范)、小学教育(师范)、学前教育(师范)、特殊教育(师范)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英语(师范)、英语、翻译、日语、俄语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金融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师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师范)、教育技术学、新闻学、传播学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师范)、应用心理学、心理学基地班
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社会工作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师范)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马克思主义理论
广州校区大学城校园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会计学、物流管理、财务管理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师范)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师范)、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化学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师范)、舞蹈学(师范)、音乐表演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行政学、行政管理、管理科学、公共事业管理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师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单招)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
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
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佛山校区南海校园华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软件工程(中外联合培养)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中外联合培养)、财务管理(中外联合培养)、法学(中外联合培养)
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网络与新媒体、网络与新媒体(中外联合培养)
华南师范大学半导体科学与技术学院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华南师范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
华南师范大学阿伯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中外合作)、软件工程(中外合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中外合作)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联合学院-
汕尾校区滨海校园华南师范大学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科学教育(师范)
华南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师范)(教师专项)、学前教育(师范)(教师专项)
华南师范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
华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金融科技
华南师范大学行知书院-
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网络工程(师范,职教师资)、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师范)、英语(职业教育师范)
资料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截至2024年4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华南师范大学有33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物理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等4个学科获评a类学科,其中心理学a+。1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5‰。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类别学科名称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物理学
资料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截至2024年3月)
国家重点学科
类别学科名称
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培育)
资料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截至2023年3月)
esi世界前1%学科
类别学科名称
esi世界前1%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精神病学与心理学、数学、物理学、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
资料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截至2024年4月)
esi世界前5‰学科
类别学科名称
esi世界前5‰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精神病学与心理学
资料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截至2024年4月)
esi学科
类别学科名称
esi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物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临床医学等
资料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截至2023年3月)
广东省重点学科
类别级别学科名称
攀峰学科(6个)一级学科数 学
物理学
教育学
心理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植物学
优势学科(14个)一级学科化 学
中国史
地理学
哲 学
中国语言文学
光学工程
世界史
政治学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体育学
理论经济学
法 学
公共管理
特色学科(3个)二级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音乐学
美术教育
资料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截至2023年3月)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授权年份
哲学哲学2011
经济学应用经济学2015
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2006
教育学教育学2003
心理学2000
体育学2006
文学中国语言文学2011
外国语言文学2018
历史学中国史2011
世界史2011
理学数学2011
物理学2011
化学2011
地理学2011
生物学2006
生态学2011
工学电子科学与技术2018
软件工程2018
管理学公共管理学2020
艺术学艺术学2023
资料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截至2024年3月)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授权年份
哲学哲学2011
经济学理论经济学2006
应用经济学2011
法学法学2011
政治学2006
马克思主义理论2006
教育学教育学2003
心理学2000
体育学2006
文学中国语言文学2006
外国语言文学2011
新闻传播学2020
历史学中国史2011
世界史2011
理学数学2006
物理学2011
化学2006
地理学2006
生物学2006
生态学2011
工学光学工程2003
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电子科学与技术200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1
环境科学与工程2011
软件工程2011
农学水产2011
医学药学2020
管理学工商管理学2011
公共管理学2011
信息资源管理2011
艺术学艺术学2023
资料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截至2024年3月)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序号流动站名称设站时间
1生物学1991年
2教育学2003年
3心理学2003年
4理论经济学2003年
5体育学2003年
6中国语言文学2007年
7物理学2007年
8马克思主义理论2007年
9数学2009年
10哲学2009年
11地理学2009年
12中国史2009年
13世界史2012年
14生态学2012年
15化学2012年
16应用经济学2014年
17电子科学与技术2014年
18软件工程2019年
资料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截至2024年4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华南师范大学有教职工5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600余人,正高级646人、副高级726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98人次、省级人才295人次。院士(含双聘和外籍)6人,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14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2人,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9人,广东省重大人才项目45人,广东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7人,广东省特支计划入选者5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省级劳动模范3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人。
院士
姓名院士类别
刘颂豪中国科学院院士
阿尔伯特·范登伯格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瑞德·库恩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苏尼·斯文伯格瑞典皇家工程院、科学院院士
伯纳德·l·费林加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迪克·杨·波尔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资料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
教学名师(部分)
类别姓名
国家教学名师莫雷
省级教学名师刘学兰、徐向龙、张松、林钰源、李玲、谢幼如、徐福荫、黄宽柔、李克东、徐颂军、吴先球、陈晓平、王海英、黄明喜、黄甫全
资料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截至2022年)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华南师范大学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7门,省级以上一流本科课程183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6月,获新一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5项(含附中、附幼4项)。
专业建设点
建设项目专业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法学、行政管理、会计学、体育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传播学、美术学、音乐学、公共事业管理、管理科学、学前教育、运动训练、日语、社会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生物工程等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特殊教育、俄语、产品设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网络工程、会展经济与管理、材料化学、环境科学、文化产业管理等
资料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新闻网(截至2022年6月)
本科课程
类别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化学教学论: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验心理学、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移动学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物理化学、逻辑学、团队激励与沟通、电动力学、无机化学、知识建构与协同创新、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小学教育技术应用方法实验、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等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字教材创新应用、变态心理学、e-prime实验设计技术、走进芭蕾-中外芭蕾经典作品鉴赏、国际经济法(双语)、小学教育学、量子力学、文学概论、企业战略管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实变函数、数学物理方法、中小学stem与创客教育、道德哲学专题研究、中外教育史等
(截至2023年12月)
国家级教学成果
奖项教学成果名称获奖时间
优秀奖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创办我国第一个电化教育专业1989年
一等奖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1993年
二等奖教育技术专业综合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997年
一等奖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001年
二等奖高校网络资源共建共享与课程教改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
二等奖构建“四个相结合”现代远程教育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
二等奖创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2009年
二等奖协同理念引领下创建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五个三结合”培养人才模式2014年
二等奖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精品课程群资源的重构优化与创新应用2018年
二等奖信息化教研赋能教师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与实践2022年
一等奖主题引领的双微机制:有效激发教学改革行为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与实践2023年
二等奖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23年
资料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截至2023年)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6月,该校加入了lhcb、besiii、star实验国际合作组、cms国际合作组,与荷兰、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6所大学分别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粤港量子物质联合实验室”。东南亚研究中心、东帝汶中心和港澳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港澳台教材综合研究基地获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在东南亚7个国家设立了8个海外研究基地。分别在香港、澳门和马来西亚设立了境外教学点,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共建中国首个人工智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阿伯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在海外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其中2所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