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15个教学单位,开设46个高职专业。二级学院 | 高职专业 |
---|---|
中医保健学院 | 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针灸推拿、药膳与食疗 |
制药工程学院 | 药物制剂技术、药品生产技术、制药设备应用技术、化学制药技术 |
药学院 | 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 |
健康管理与生物技术学院 | 健康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物制药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健康管理含高本衔接班)、医学生物技术、药品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 |
食品学院 | 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测、保健品开发与管理、餐饮管理 |
化妆品与艺术设计学院 | 化妆品技术、化妆品经营与管理、应用化工技术、香料香精工艺、安全技术与管理、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 |
软件学院 | 软件技术(web前端开发方向)、移动应用开发(移动医疗android方向)、卫生信息管理(医院信息系统运维方向、行心健康医疗现代学徒班) |
继续教育学院 | 药学、中药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护理、医疗器械、化妆品应用 |
国际交流学院 | 健康管理(含高本衔接班)、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中外合作办学)、药品经营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生物制药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护理学院 | —— |
中药学院 | —— |
管理学院 | —— |
医疗器械学院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备注:官网简介页面和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资料来源: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28人,教授等正高职称45人,副教授等副高及以上职称171人,博士、博士后109人,超过75%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38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5名、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类别 | 名单 |
---|---|
珠江学者 | 苏新国 |
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学术继承人 | 曾姿霈 |
广东省重点专业带头人 | 丁立、刘浩 |
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 虎松艳等 |
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 | 徐清 |
广东省先进德育工作者 | 何红 |
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优秀专业带头人 | 丁冬梅、陈歆妙、李婷菲、刘红梅 |
广东省教学名师 | 张健泓、丁立 |
广东省优秀指导教师 | 黄嘉凤 |
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 | 虎松艳等 |
南粤优秀教师 | 杜新儿、丁冬梅、刘莉兰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一类品牌专业1个、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二类品牌专业4个、省级示范性专业和重点专业18 个、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专业 9个,主持制定了教育部高职高专3个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6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4门;立项建设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6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9个;45个校内实训基地,1008个校外实习基地。
类别 | 名称 |
---|---|
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 食品生物工艺 |
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 | 制药技术应用 |
国家级骨干专业 | 中医养生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学、人物形象设计、医疗设备应用技术 |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中药制药技术 |
国家级专业群 | 中药学专业群 |
国家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 中医养生保健 |
国家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 | 康复治疗技术 |
国家专业标准主持起草专业 | 药物制剂技术 |
国家控制专业 | 针灸推拿 |
国家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 | 制药技术 |
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 生物技术制药专业实训基地、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专业实训基地 |
国家级实训基地 | 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实训基地、药品经营与管理、广东省现代健康服务业公共实训中心、食品药品公共实训中心 |
国家级众创空间 | 广药职院众创空间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药物制剂技术》《药事管理实务》《药物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
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 | 食品质量与安全、药物制剂技术、护理、药学、中医养生保健、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 |
广东省重点专业 | 药物制剂技术、药品生产技术、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化妆品技术 |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高水平建设专业 | 中医养生保健、药学 |
广东省高职教师师资培训基地专业 | 康复治疗技术 |
广东省第一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 | 医学美容技术 |
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 | 化学制药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 |
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领头专业 | 药学 |
广东省品牌专业 | 食品质量与安全、人物形象设计 |
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 | 制药技术应用、中药、护理 |
广东省实训基地 | 中医保健康复技术、康复实训基地、危重症护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药品检验实训基地、药学、生物检测技术公共实训中心、中药专业实训基地、中药产业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化妆品技术与管理、健康产业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健康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中医保健康复技术 |
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实用药物学》《药物检验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感官检验技术》 |
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 | 广药职院众创空间 |
教学成果
2021-2022学年,学校教师立项编写的校本教材16本;主编或参与编写公开出版的教材119本,其中,主编或参与编写的国家规划教材33本;在“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申报中,学校通过省教育厅和教指委推荐共有8本教材参与国家最终评审,另有教材获全国首届优秀教材一等奖;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基于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制药类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全国首届优秀教材一等奖 | 《药物制剂技术》 |
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基于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制药类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对接医疗器械产业的专业群构建及校所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职食品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5月,学校与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获得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澳大利亚联邦大学、英国索尔福徳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新西兰商学院等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学分认可,同时还与香港职业训练局(vtc)、香港医护学会、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台湾嘉南药理大学、台湾辅英大学等境外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都开展互访交流及学术科研合作。目前中澳合作项目在校生518人。2010年至2016年,近30名中澳项目优秀毕业生被澳大利亚艾迪思科文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等国外高水平大学录取,继续攻读学士、硕士学位; 91名毕业生进入国内优秀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